日本的处世理念将要出现拐点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9月1日晚突然宣布辞职。在紧急记者会上,他表示此举是经过了认真考虑做出的政治决定。这一天距离他担任日本首相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由于他强调自己的辞职与前首相安倍晋三因健康突然辞职不同,引发了世界舆论的猜测,尽管福田康夫最后解释是为了避免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国家出现“政治真空”,但许多分析家认为,他的辞职根本上是为了缓解执政党的压力。因为自福田上任以来,政府并没有使日本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却与反对党对峙的局面越来越大,其执政能力让民众感到失望。

其实,无论福田康夫怎么解释,他在日本国会大选前辞职早已成为定局。自民党若想继续维持目前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改变目前在国会中的劣势状态,而获取优势的前提只能选择一位更有凝聚力的人物,否则,以反对“政治精英和政府官僚与产业界紧密结合”、致力于“在国际上建立可信赖国家”的民主党将可能东山再起。这就意味着,福田康夫的辞职实际上是自民党的自救措施,如同蜥蜴断尾,根本不是“希望打破日本两党对立的僵局”,而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

应该肯定,福田康夫与其前的几位首相并论,似有更高的政治智慧。在经济方面,他贯彻“改革及成长”路线,使地方经济得以自立;在内政方面,他特别关注民生,如养老金、医疗、中小企业、农林水产业及农山渔村的完善发展等,都是执政的核心内容;在外交方面,与安倍、小泉较为明显的“鹰派”姿态不同,他提倡“重视联合国”、强调“认真对待历史”、推行“亚洲政策”、稳固“日美同盟”。其行动极大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既维护了民族利益,又展示了与东亚各国和平共处的态度。

但是,福田的执政思路在日本国内并未得到一致赞同,自从北海道八国峰会后支持率就大幅下降,合作的公明党为了挽回局面与之拉开了距离。特别是农林水产大臣因支领“事务所经费”自杀后,接任的赤城德彦又重蹈覆辙,由此引出了许多弊案,自民党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虽然很多问题不是发生在福田任内,作为执政党的福田内阁却只能“顶缸”,加之他的外交姿态让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不满,各种势力借机发难,致使其孤掌难鸣。

也许人们看惯了日本政坛上的“走马灯”,对福田的辞职并不在意。不过,这样的“突然”在国内外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一方面,自民党和公明党必须在几天内提出总裁人选,联合内阁万一产生隔阂,必将出现所谓的“政治真空”,朝野动荡进而加剧日元疲软;另一方面,福田的“温和”形象刚刚在国际关系中确立了日本的社会声誉,倘若继任者在外交理念上有变,与邻国修复的良好关系将毁于一旦。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和“亚洲重要国家之一”,内在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延伸到各领域。

有消息说,在日本民调中,现任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的麻生太郎是最合适的首相继任者,这位历任外务大臣、总务大臣、经济财政特任大臣、经济企画厅长官、党政调会长的重量级人物,曾三次谋求相位,且屡败屡战。他是日本政坛少有不同意“中国威胁论”的人,也是日本现任内阁的著名右翼政治家,经常发表激进言论,素有“政治大嘴”之称,因此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如果麻生当选,对周边国家的关系将是极大的考验。另据《每日新闻》称,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也正在频繁活动,虽然其目的是为了阻止麻生太郎当政,而鉴于他的政治影响力未减,越俎代庖的可能性很大。

从目前日本政坛的趋势分析,不管是麻生还是小泉,在大选之前竞争相位都比民主党的小泽一郎具有先天优势。这预示着日本的“温和处世”的理念将出现拐点,也就是说,诸如独岛争端、东海纠纷、毒饺子事件以及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没有可能“大事化小”了,至于福田康夫对华鞠躬弯腰的姿态也成为右翼势力讥讽的对象。尤其在民主党声称“将(福田内阁)逼到绝路”的情况下,自民党不仅要“断尾”,更要凸显强硬态势,为争得选票而不惜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