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藩官僚”是不是“官僚主导”体制的掘墓人?

30年前,城山三郎所的《官僚们的夏天》曾在中国火了一把。这本描写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通产省“国际派”和“民族派”围绕自由化路线的论争,使人们对日本官僚精英既要忠于职守又必须维护团队利益的矛盾心态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年夏天,对日本数十万中央政府的官僚来说依然是个炎热、难熬的季节。6月6日,参议院通过了《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基本法》。这项旨在打破“天神下凡”和省厅对立弊端的法律正式生效,意味着日本将启动新一轮的公务员制度改革。8月下旬,又有一个前政府官员发起成立的“改变官僚国家日本的前官僚之会”将要公开亮旗。该会是6月17日,由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秘书、众议员江田宪司和东洋大学教授高桥洋一、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寺胁研等人联合发起的。他们分别出身于通产省、大藏省和文部省等机构。日本的媒体调侃地将他们称为“脱藩官僚”,该会便叫“脱藩官僚之会”。

江户末期,坂本龙马等脱离藩籍的“浪人武士”鼓吹打破藩主分立局面、实行中央集权政治,被誉为幕府政治的掘墓人,明治维新的功臣。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脱藩官僚”的揭竿而起能不能撬动板结的土壤,打破“官僚主导”的局面呢?从目前日本政坛的现状来看,恐怕没有这么容易。

首先,执政的自民党内部存在着深刻的路线之争。在经济衰退迹象日益明显,国民普遍对前途感到忧虑之际,是冒着失去选票的危险,继续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结构改革路线,还是改弦更辙,把民生议题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这个问题正尖锐地摆在福田首相和他的执政团队面前。从本月初问世的福田新内阁的阵容看,目前的施政重点显然是在改善民生、稳定局势上。“脱藩官僚”的横空出世固然能得到一些喝彩,但绝不会得到当权者的实质性支持。

其次,各中央省厅内“拥藩”、“脱藩”的力量对比相差悬殊。江户末期,“脱藩武士”之所以能呼风唤雨,是因为各路藩主已经无法养活大批下级武士,以致怨声载道,离心离德。而如今霞关的官僚却受到所属省厅悉心关照,从进修提高、升迁待遇乃至于退休后的安排,都不用自己操心。他们效忠的对象与其说是整个国家,还不如说是所属省厅。本省厅的利益往往被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这也就是传媒经常批评的“省益”高于“国益”。现职官僚出于既得利益的考虑,就会本能地反对改革现行体制,决不会与“脱藩官僚”站到一起。

最后,正如“传统是一种巨大的惰性”这句话所形容的,“脱藩官僚”的“反戈一击”不仅与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相抵触,也有悖于一般人知恩图报的伦理观念。毕竟这些前官僚都是吮吸着现行制度的乳汁才有如今的显赫地位的。官僚制度真有那么坏,当初为什么不愤然退官、公开“造反”呢?!

据媒体透露,“脱藩官僚之会”发起人之一的高桥洋一等人与竹中平藏私交密切。该会一旦公开亮旗的话,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前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以及被称为“小泉宝贝”的一批议员都会人都会表态支持甚至携手结盟。如果是这样的话,“脱藩官僚之会”的问世与其说是对“官僚主导”体制的冲击,不如说是自民党内争权夺利的一出政治闹剧更确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