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东京都东久留米市一家名为“壹藤家”拉面店发生华人经营者被刺身亡事件。当时,有许多人推测此案的凶手或许也是华人。经过警方整整一个半月的追踪调查,这个“推测”被不幸言中。东京都警视厅田无警察署8月4日以涉嫌违反日本《入管难民法》逮捕这家拉面店的原中国人店员、杀害店主东山俊之的凶手俞钦平(24岁)。
一桩在日华人社会的血案,从侦破上来讲可以说至此告一段落;这桩血案带给在日华人的那种隐隐心痛与难言的耻辱,恐怕一时难以拂除;血案背后留给海外华人的警示更应条缕细析,以求反思。
粗看作案动机,可以发现造成血案的导火索是凶手俞钦平因与同事发生矛盾,结果被华人老板东山俊之解聘。然而,深层的原因更值得重视。
首先,“入乡不随俗”,无法适应新环境。在海外世界,从生存环境、人际交往到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与国内有天壤之别,初入此境的华人适应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相悖,在这里成长、发展起来的一些华人经营者已经接受、融合、吸收了许多所在地的文化以及管理模式。对此,许多打工的华人就会感觉非常地“不适应”,甚至产生抵触感,进而不加限制地夸大,在心中形成一种“怨结”。遇有时机,就会转化成为一种报复性的行动。本案肇事者俞钦平就是典型例子。
其次,无法愈合的脆弱心理,是造成血案频发的“精神陷阱”。偷渡进入日本的“俞钦平”们,本身面临寻求工作的压力,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存的压力。他们每天要为生计和金钱疲于奔命,缺少说话、聊天、放松精神的机会。脆弱的心理防线和压抑的生活处境,使其遇到事情不能够冷静处理。这种心理阴影成为“精神陷阱”,导致恶性案件的发生。
再次,缺乏的法律意识,纵容了肇事者的犯罪欲望。偷渡到国外,本身就是一种违反法律的铤而走险的行为。这种铤而走险行为的意外成功,引发出对法律的漠视与轻视;生活在非祖(籍)国,平添出更多的侥幸和博赌心态。在这种背景下,金钱成为最高的追求,为了实现这种追求,便开始不择手段了。
上述原因,虽然不能说是全部,却在一些华人凶案中并存着。因此,如何增强在异国他乡适应性的生活能力,如何化解和舒缓精神乃至心理上的压力以及“陷阱”,如何在海外社会树立法律意识,清醒地意识到在海外犯罪同样要受到法律惩罚。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都是普世价值观念。认清于此,不但会约束自身,还有利于提升海外华人社会素质、提升海外华人的生活品质。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