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可以更加“张扬”地表达感谢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6月27日至7月2日间,在日本主要城市的轻轨、地铁以及新干线车厢中,都张贴、悬挂了来自“中国大使馆、在日华侨、华人、留学生”的以公益广告发出的一封感谢信,以此感谢日本人民对中国四川大地震的积极援助。

初看这则消息,觉得中国大使馆等只要在新闻招待会上,或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一下感谢就好了,有必要这么“张扬”吗?但是细而想之,又觉得:有这个必要!表达感谢,再怎么“张扬”都不为过!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帮别人一个忙之后,回应过来的热情而且真挚的感谢,比物质上的回报更让自己舒心。被帮助者的真挚感谢将使得给予帮助者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承认,自己的努力有了好的效果,然后心情也会自然而然地更舒畅、开心。

据《日本新华侨报》的新闻报道,在日本地铁里张贴的这封感谢信在表达了对日本友人关心、援助中国地震灾区的同时,也感动了日本,在日本民众中至今反响不绝。很多日本乘客看到这些内容后,都认为这封信,既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谢意,也进一步拉近了两国人民间的距离。而且,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问身边的同伴:“对了!中国四川大地震怎么样了?”可见,正是这个有些“张扬”的感谢广告,把灾区民众和所有中国人民的感谢传递到了普通日本民众中间。让普通的日本百姓都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他们关心、援助的记忆和感谢,由此拉近了两国人民间的距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年初中国南方的雪灾、“5·12”四川的地震等等灾难发生以后,国内民众和国外友人都积极关注,慷慨解囊,纷纷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但是,有些时候,让人感到中国的感谢之声还是不够强烈,特别是中国一些近乎无知的“敏感”以及一些中国媒体人出于种种目的的炒作,更是在起着混淆视听的搅局作用。让人们感慰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北海道八国峰会的繁忙期间,拒绝参加一切民间活动,却专门抽出时间会见了日本救援队和医疗队的成员,直接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感谢之情,从而让那些所谓的“敏感”懂得了什么叫大国风范、什么叫外交大局。

应该让中国内心的感谢之情表达得更加张扬一些,让伸出了援手的人们都能更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感谢,让他们在送出了温暖之后,也收获一份温馨,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必报的民族,是一个可以共处共行一起走向繁荣和发展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