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四川省地震,撼动了神州大地,也牵动了全球华人的心。连日来,牵心灾情、关心救灾成为在日华人华侨视听、谈论的“首要内容”。在接受《日本新华侨报》的电话调查中,绝大多数华人华侨表达了悲恸之心和援助之情,同时也对中国大陆“震灾无情人有情,灾害之中见真情”,政府和社会各界万众一心救灾赈灾表示由衷的欣慰。他们称,在如此严峻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能够迅速动员全国之力、军民结合,不惜一切代价,一切为了灾民,全力拯救生命,这样的壮举只有在中国才能出现,这样大规模高规格的救灾救援工作举世罕见。
接受《日本新华侨报》电话采访的100名旅日侨胞90%以上都是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后来到日本留学、投亲和工作的,具有“中国生长,日本历练,国际眼光”的经历和特点,其中大多数人对发生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仍然记忆犹新,认为那是一场“中华民族永远的心痛”。他们指出,比较唐山大地震和以往几次重大自然灾害的救灾情况,此次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从目前状况看,在应急反应迅速、信息透明公开、突出关爱生命、主张国际合作等方面“特别令海外华人欣慰,令世界舆论刮目相看”。
许多华人华侨谈到,汶川地震发生后,看到中国政府非常迅速的反应感到很兴奋。神户大学法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余靖在受访时指出,一,中央政府在最快时间内发出了指令;二,各方力量迅速进入救援状态;三,军队率先开拔奔赴灾区;四,重要救援物资立即起运。从这些反应上可以看到,中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已经趋于完整,从中央到各部门、各地区都有应急方案启动,有条不紊,很有效率。中国对地震的防御也很缜密的。短短几个小时内,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全国上下总动员。在大灾面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沉稳镇定,指挥有力,从上到下,闻震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局面在一个大国是很不容易做得到的。
在日华人华侨对此次汶川地震的信息渠道高度发达,传播高度公开评价甚高。在日本华文媒体工作多年的王先生说,在震情发生不到10分钟后,大陆各大媒体、网站就作出了最迅速的报道,并滚动播出最新消息,伤亡人数在互联网上实时更新。这种速度和方式前所未有,简单就是一次大型的震情“全国直播”,令世界吃惊。这说明中国政府和新闻机构走向开明开放,也兑现了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信息必须及时公开透明的施政精神,也使全世界观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灾难和救灾实况。这样,既挤压了谣言、传言的传播空间,也有力地降低了公众心头的震感。大陆媒体也表现出了即时海量报道新闻的综合能力,“这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做到国际标准。我认为这是政府和媒体总结经验,互相融合的结果,为今后突发事件的报道树立了一个典范。”
大灾面前生命高于一切。从电视镜头和网络视频中,旅日侨胞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总理温家宝一再强调的“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的急切呼唤和命令。他们说,温家宝总理始终把人民的生命抢救放在第一位,数次下“狠命令”、“死命令”,向死难者深深地鞠躬、紧握死难者家属的双手安慰、胡锦涛主席不断增派军队,并首次动用空降兵,奋抢“72小时抢救黄金时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这些都淋漓尽致地凸现了胡温政府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这也是中国政府尊重人权、“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最好回答。
在福冈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徐显笙动情地说:温家宝总理今年已经65岁了。每一次发生自燃的、人为的灾难时,他都是马上奔往灾难现场,慰问灾民,安抚民心,指挥在第一线,把民众放在第一位。他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难得的“亲民总理”,他也代表着当代中国领导人的形象。
一些华人华侨还谈到,此次汶川地震救灾的国际合作性,也是前所未有的。当年唐山大地震后中国拒绝所有国际救助,这一次我们看到改变的迹象,不仅接受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的捐助救助,也向世界打开大门,温家宝总理甚至在灾区还专门问候了美国志愿者,外国记者采访也不受限制。救灾赈灾是全世界共同的课题,爱心互动,用温暖的目光看待世界,也是一个国家日趋开放、成熟的标志。
在东京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李教授指出,此次抗震救灾无形中凸现出一个“外延效应”,成为北京奥运会前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不仅进一步展现出顽强拼搏、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也使海外华人的心与祖(籍)国贴得更紧、连得更近,也将使世界更加确信坚强、成熟的中国人一定能够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