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话剧传递中国人恩德和感情”(图)

“我想把中国人对日本战争遗孤的恩德和感情传递给日本人”。日本太宰府市“道化话剧团”团长篠崎省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道化话剧团”目前正在紧张地排练着话剧“吉林食堂——有美味年糕团的中华料理店”,这是一部以从中国返乡的日本战争残留孤儿为题材的新作,剧本的作者就是剧团的团长篠崎省吾。

去年5月和6月,“道化话剧团”在北京成功地举行公演,并与中国演员同台献艺,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篠崎省吾团长深深地被演员们的激情所感动,决心亲自执笔写一部能够向日本民众传达“中国人情感和情操”的剧本。为此,他不辞辛苦,多次深入从中国返回日本的战争残留孤儿群体中间采访、取材,终于完成了这部反映中国人在战后千辛万苦养育敌国子女的话剧作品。篠崎先生感慨地对记者说:“深入残留孤儿的家庭才了解到,他们现在生活中依然遇到很多困难,依然有数不清的苦恼,我希望能够通过此剧使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生活的真相。”

这出话剧以1988年韩国首尔奥运会为时代背景,地点是福冈西新,描写了以经营中华料理店“吉林食堂””的残留孤儿博(49岁)和长子新一(18岁)、长女純子(15岁)为核心的家族群像,反映他们在“归国”后由于生活变迁所产生的疑惑:自己今后是作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生活下去呢?严肃而沉重的话题,通过喜剧性演技的自然交织,频频诱发观众的眼泪和笑声。

该剧主演北村直树向记者介绍说,这出剧另一个主题是“家族纽带”。只能说少量日语、主要以汉语会话为主的博,以及日语进步很快、逐渐忘却汉语的孩子们形成鲜明的反差,“表现家族成员之间即使语言的交流出现一定障碍,但心灵的沟通畅通无阻的精彩哲理”。

“道化话剧团”为了在舞台上真实地再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中华料理店的时代气氛和环境,特意在广大市民中大量征集可用于布景和道具的当年的啤酒和饮料广告招贴画、青年人中流行的服装,甚至专做中国菜的炒勺和吊汤罐等实物。

该剧将于今年8月15日至17日在福冈市博多区祇园町的“本广场会馆”举行首演,然后在8月16日组织以“日中交流之未来”为主题的剧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