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省所属的智库——防卫研究所在近日推出的年度报告《东亚战略概观2008》中指出:“自从去年8月中国国防部部长曹刚川访问日本以后,两国并没有能够在军事上进一步酿成信赖关系,‘防务交流’成为了一块既成事实的招牌,有可能被中国的和平宣传所利用。”显然,这段结论性的分析与预测,既有悖于不断提升的中日两国军事交流水准的现实,也在一方面自身从事着阻隔中日两国形成军事信赖关系之事,另一方面倒打一耙地诘责中国。
大国之间形成军事上的信赖关系,绝非一日之功。自从去年中国国防部长访问日本以后,中日两国的军事交流水准不断升高。去年12月初中国海军“深圳”号开创中国军舰首访日本之行;12月19日日本防卫相石破茂罕见地在东京会见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加深在安全政策上的相互理解以增进两国信赖关系”;12月28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的《关于“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的合作计划》中,把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年军官和日本自卫队青年军官的互访列为专题;今年2月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长斋藤隆访华,以及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八次中日防务安全磋商,都是中日两国军事交流的“高规格”来往。这种军方互动,本身就是通过沟通增进了解,从而逐渐消除战略猜疑走向构建信赖关系的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中日军事交流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般人员的往来上。从媒体公布的第八次中日防务安全磋商的成果上看,双方已经同意研究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开展合作的问题;同意在4月举行首轮专家组磋商,以建立两国防务当局之间的紧急联络体制。这意味着中日军事交流开始进入实质性的阶段,着手于未来的体制性建设和联合性行动,无疑会推进中日两国军事信赖关系的形成。
后冷战时代的特征之一是大国之间既合作又潜在对抗。因此,所谓军事上的“信赖”也是相对而言,这种“信赖”的前提是不能影响一个国家的主权,不能干涉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日本在指责两国难以建立军事信赖关系时,每每热衷指出中国的军费透明化问题。对此,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如何发展军力和如何处理军费透明化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即便干预也无济于事。因此,日本不应该以建立军事信赖关系为名,要求中国把军事“家底”都端给对方。
日本在深感构建两国军事信赖关系之难时,总是喜欢从“价值观”上寻找原因,而忽略了一个重要情结,那就是无法回避也无法抹煞的“历史情结”。以往的历史认识尚不完全一致,受害者在与昔日的侵略者、今日的军力发展者推进“信赖关系”时怎么可能不心有余悸?这种“历史情结”转递出来的“民族情结”,是中国为政者必须考量的问题。
中日两国建立军事信赖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两国乃至地区和世界的安全与和平。因此,中日两国当前应该以处理好双方的“安全关切”,推动务实交流和互利合作为构建军事信赖关系的出发点。好在年内中国的海军、空军司令将有日本之行,日本防卫相以及海上自卫队舰队也将有中国之行,都会对中日军事信赖关系的构筑起到“推手”的作用,这一点也许会让日本防卫省的智库跌破眼镜的。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