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过去了,“日本国民食用中国冷冻饺子导致中毒一事”仍未划上句号。尽管2月2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特地举行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不是一起因农药残留问题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而是人为作案,在中国境内被投毒的可能性极小。然而,事件对中国食品以及国家形象造成的损害已经无法挽回,其中,参与炒作的日本媒体“功不可没”。
1月30日下午日本共同社率先播发快讯——“千叶县一家人食用中国产冷冻饺子后中毒”,此后,这家日本主流媒体连续播发了13条相关新闻。第二天,许多平面媒体也加入“炒作战团”,报道用语也由“饺子中毒事件”升级为“毒饺子”。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不仅连篇累牍地报道,还把驻京记者的博客放在了其网站的显要位置。而发行量最大的《读卖新闻》则特别强调是“中国产饺子”,明显是把责任推给中国。而这天的共同社则继续发挥它作为通讯社的优势,接连播发12条相关新闻,包括一条“‘毒饺子’事件令人担忧北京奥运食品安全问题”的评论。接下来,共同社居然在中日官方均未拿出正式调查报告前做出了“‘毒饺事件’是不满厂方待遇的人蓄意作案”的报道。究竟是“投毒”,还是“食品中有残余农药”?日本媒体更愿意相信后者。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媒体予以关注无可厚非,但在事实真相尚未查明的情况下,媒体不明就理,一味将矛头对准中国就很难让人接受了。诚然,日本媒体中也不乏理性的声音。3月1日,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社论《应冷静地消除对立》,文章指出,“希望中国方面继续调查,也希望日本警方在调查时不要放弃农药在日本混入的可能性,仅凭一国的力量事件是得不到解决的,日本人的餐桌离不开中国的食品。”可在日本媒体中,这样的理性声音实在太少了。
日本报纸发行量动辄数百万份,其报道也就自然成为左右日本国民对华看法的关键。因此,在中日关系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好转的情况下,日本媒体更应该以中日关系的大局为重,冷静客观地报道,在增进中日友好的努力中起到正面作用。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