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应有新气象。笔者认为,在新的一年里,中日文化交流也应特别注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其一,加强交流的力度。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应逐步提高中国对日本的文化交流的投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轰轰烈烈”与“润物细无声”结合起来。中国应进一步活跃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官方和民间友好交流、商业运作等各种方式结合起来的文化交流机制,与日本的文化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积极开展对口的、大规模的、深入的文化交流。
其二,发挥日本民间团体和友好城市的力量。日本有七大日中友好团体,每个团体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和作用。中日两国之间有211对友好城市,其数量居各国之首,这对中日文化的整体交流是一个极大的补充。在目前中日关系的特殊时期,中国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对日工作的力量,充分利用友好团体和“友城”关系这一平台。
其三,扩大对日文化交流的领域。近年来,一批战后出身、与中国没有渊源关系的新生代正崛起于日本政坛,其中有不少人不了解中国,也有人对中国抱有偏见。尽管如此,绝大部分人还是承认中日文化的特殊关系,对彼此的优秀文化有认同感。因此,中国需要对此进行细心研究,下大力气开拓更加广泛的交流领域,通过有着特殊渊源关系的中日之间的文化的沟通,促进两国之间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相互理解。
其四,进一步调动媒体的积极性。近年来,中国在日本举办的文化活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日本观众和各方参与者数量可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媒体的力量。媒体的报道量往往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参与程度和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国有必要对日本的媒体作一些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广交媒体的朋友,帮助日本媒体得到更多的介绍中国文化、艺术的有效信息资料。
其五,推进中日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中国应加大青少年文化交流工作的力度,细心地研究青少年文化交流的特点,策划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地加强文化对话,在加深了解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为开辟中日关系良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