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评:福田访华拉动下一轮『中国特需』

由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确认、达成的《中日关于环境能源领域推进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表明,中日两国即将全面铺开的新一轮经济合作涉及能源、环保的方方面面,从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应对到防沙造林、削减排放,从废弃物处理到水污染根治,从节能技术到能源再生,既有愿景、目标,亦不乏将其付诸操作的步骤、措施;而在中国各地设立10所“节能环保合作中心”,3年内实施万名中国环保工作者赴日研修、培训的计划,无疑会给中国的环保产业带来助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国首脑就日方提议的关于共同创设规模达18亿美元的日中环保基金的构想达成共识,并可望于今年内获具体化推进。对日本而言,这将取代即将于2008年结束的ODA(政府开发援助)日元贷款,以“后政府开发援助”的形式,维系日本在中国的下一轮经济发展中的存在感,并以此为活水源头,吸引、酿造更大的商机;而对中国而言,要承担18亿美元中一半(9亿美元)的投资,未尝不是一个新课题。按日方的设想,该项基金将以低息贷款的形式向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以协助这些企业建立废水处理和其他污染防治设施。但既然是以日资为“向导”的基金,除了用于环保的指向性之外,日本的环境技术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想象,一些在过去ODA日元贷款的经济合作项目中已经与日本在水处理及用于火电站的脱硝、脱硫等技术方面有过成功合作的中国本土企业,有望成为领跑者。
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及管理经验,无疑是人类的财富。经过中日关系在21世纪最初几年的磨合、调整,日本终于明白两国不仅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而且在环境上唇齿相依的道理和现实。从客观上说,在节能、环保领域与中国的合作,不仅将为日商提供更多的商机,成为日本技术贸易的一个新“出口”,从而构成拉动其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中国特需”;而且会带动处于产业下游的中国本土的环保产业的发展,真正是互利互惠。而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延伸,包括对核能、风能、太阳能在内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日本产业界将获取更多的参与机会,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而强化两国的战略联系。(作者系中国大陆的日本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