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融冰——中国留学人员期待明年“更暖流”

今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被称为“融冰之旅”。此后,中日两国的高层交往频繁,各个领域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不同。本报采访的中国留学生表示,2007年中日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堪称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而基于现有的基础,被定为“中日关系飞跃年”的2008年将更值得期待。

采访对象:

石江水:东京大学环境海洋工学博士毕业生

何晨:立教大学研究生

花长春:一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生

戴晓芙: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随时关注媒体总理今天干了啥

一桥大学的花长春和同学们到现在还对温家宝总理“融冰之旅”的日程安排记忆犹新。他回忆说:“那时候,每天闲暇时间都在看电视,看报纸和上网,看看总理今天到哪儿了,做了什么。”

让花长春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总理在日本国会的演讲,当时他和中国留学生一起守在宿舍的电视机前看了直播。他说:“温总理的演讲展示了他直率亲切的个人魅力。他在演讲中还涉及了战后日本走过的和平道路,感谢日本对华援助等内容,更是给日本官员和国民留下了好印象。就像当时的安倍首相所说,他自己还从来没有得到过那么多掌声呢。连我们都觉得挺自豪的。”

细心感受中日关系回暖很快

曾作为接机团成员当面见过温家宝总理的石江水说,中日关系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指望温家宝总理的一次访问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细心观察,还是能感受出中日关系正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他表示,小泉执政时期中日关系走入低谷,媒体关于两国矛盾和冲突的报道也特别多。虽然身边的日本朋友比较友好,但留学生们都能隐隐感觉到紧张的气氛。而安倍晋三上台后不久就促成了他本人的访华——“破冰之旅”和温家宝总理的访日——“融冰之旅”,两国媒体在新闻报道上也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同学们感受到的氛围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他说:“由于政府层面上的关系缓和带来了媒体报道的缓和,民众的心态也跟着缓和了。这在经济层面上的反映尤为明显,两国经济本来就紧密相连,据说中国现在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两国关系也回暖得很快。”

石江水还表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经济的复苏,日本现在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在日本的留学生只要能力出众,都能在当地找到工作。而石江水自己也已经在日本的一家船舶海洋公司工作。

学中文的人多自己开办事务所

在日本求学7年的何晨表示,中日两国虽然存在一些分歧,但民间和经济交流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让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了。她甚至以此为契机,开办了事务所,专门教希望前往中国经商或工作的日本人学中文。

何晨曾在一些学校兼职教过中文,也因此认识了一些日本的商界人士,发现他们对前往中国投资很感兴趣。而今年以来,随着温家宝总理的访日,中日关系的缓和,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识到中国的巨大商机。

原本何晨就准备今后要在日本发展事业,后来她和以前的学生一合计,干脆合伙开办自己的事务所,面对各界人士招生,教授中文。目前资金刚刚到位,开始做广告。不过何晨信心满满。她说:“日本人对前往中国经商还是很有兴趣的,我对我的事务所很有信心,我还打算在东京办得好的话,在北京也开一家呢!”

2008值得期待

正在日本进修的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戴晓芙认为,温家宝总理的访日为中日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开了个好头,改变了以往中日“政冷经热”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政冷”导致“经冷”的作用。她表示,政治层面的高层会晤会给中日关系带来更快更有效的发展。她说:“政治层面的高层领导作为决策层,在解决问题时会有更大的突破。今年中日启动的一些对话机制如果运作正常,将加速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

2007年的日本还经历了一次领导人的更迭。戴晓芙认为,日本现任首相福田近期即将访华的计划及其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的行动也体现了他要与中国交好的强烈愿望。不过,她也表示,福田将把中日关系带入怎样的发展方向还需进一步观察。她说:“福田的对外政策不能脱离国内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看到,中日在一些历史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日本右翼势力也不可小觑,而日本自民党内部也存在种种问题。福田能否如愿达成自己的愿望,还要看他如何平衡国内各方势力,争取贯彻自身的政治理念。”戴晓芙认为,2008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但是,中日关系要进一步发展,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包括进一步开发新的经济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