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汉服的疑惑

由华商网和轩辕文化网联合主办的“丁亥年长安汉服正婚之礼”活动,于前段时间在西安举行。据报道,共约有千人左右见证了三对新人的幸福而又庄重的“汉服正婚”典礼。

记得几年前,北京的一伙年轻人身着汉服在大明孤忠袁崇焕的忌日去他坟前拜祭之事,曾轰动一时。前两年的一位郑州小伙儿王乐天身着古装衣袂飘飘地漫步街头、出入商店、饭店公交车上的情景一时也传为佳话,他也因此被称为“汉服上街第一人”。此后,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礼仪等国粹越来越多的认识、关注。汉服,这个消弭了近360年的汉民族传统服饰,就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端、坊间。汉服,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开始关注的又一个社会焦点。

是的,近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尴尬,像每年有56个民族参与的全运会,少数民族代表队是队队衣着光鲜,而唯有最众的汉民族,却是年年西装革履,不仅老外们看着纳闷儿,就是我们自己也搞不懂汉民族的代表服饰到底是个什么样儿了。像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着的“大团结”十元券,少数民族代表都是民族盛装,唯汉族代表却是中山装,这曾经让我们一不留神以为这中山装就是我们的正统国服了,前两年访日的我们国家代表团在出席日皇主持的晚宴时,代表团成员那齐刷刷紧绷绷的四个吊兜一列排扣武装到脖子的黑色中山装之沉闷、守旧的光辉形象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日本媒体据此指责中国代表团在服饰上失礼并同时展开了中山装是否就是中国国服的议论。一时间,这种在中国民间因不受欢迎已近乎绝迹的服装让我们心虚得无言以对。近年来,清剧盛行,人们又错觉大清服饰似乎是中华服饰之正统,就连前几年每年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祭孔大典也都是以清朝服饰登场,虽然以清服祭奠华夏人文圣贤的闹剧最终在一片正义的声讨中收场了,可留给后世的笑柄,留给我们的尴尬,却只能用羞愤来形容。我们也发现,老外们有时会把旗袍称为中国服,这同样让我们哭笑不得,首先,它不是汉民族自古就有的服装,很难想象,几千年前中国的女人就穿着这种开衩几乎到大腿根儿的暴露装示人;其次,中国的普通百姓也从来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穿旗袍过日子的习惯,况且,旗袍只是女装,它也无法代表包括男人在内的整个汉民族。

凡此种种,让我们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真是远的不如北魏孝文帝,以他一个少数民族的领袖,尚能觉悟到在千年前就带头率领全国人民说汉语、穿汉装,而到了今天,他所极力效仿追随的汉民族,却早已不知自己的老祖宗到底穿过些什么,可笑之至;近的则连大头袁世凯也不如,连他都知道明亡于清,而汉象征着驱逐鞑虏,故在登基大典上,老袁都是以正统汉装皇帝服饰君临天下的,这也使他荣膺了“光复汉服第一人”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