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微观:福田访华与历史景点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访华已经提上了日程,经历了小泉时代中日关系的“冰冻期”及安倍时代的“解冻期”,福田康夫的本次访华,似乎又会演绎一出中日“蜜月”的热闹气氛。按照惯例,福田的访华,除了在北京与中国政坛要人进行密切接触之外,还要选择几个地方走走、看看,体验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宣示中日友好的丰硕成果。

福田究竟到中国的什么地方去看看呢?谜底尚未揭开,中日双方还在水面下进行交涉,但其象征意义已经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目前有一种意见认为,中日关系经历了小泉时代的低谷,好不容易又回到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这应该归功于中日双方在历史问题上达成某种“搁置争议、低调处理”的妥协。在这种背景之下,在福田访华之际,如果重新让其到南京、东北等颇具历史象征意义的地方,会不会有一种再度纠缠于历史问题的感觉?弄不好会激发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破坏了福田访华的“蜜月”气氛。再退一步讲,小泉也曾参观过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博物馆,但这仅停留于“作秀”,并没有说明任何问题。因此,福田的本次访华,以低调、淡化历史问题为好,不必拘泥于是否前往当年的那些历史景点。

对上述意见,笔者不敢苟同。日本首相参观“敏感”的历史景点,这不是包袱,而更可能成为中日两国携手面向未来的助推器。参观历史景点,并不是要敲打当代日本人的脊骨,而是要让东亚的两大民族永远记住战争的惨痛教训,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这也更能体现日本国民“永不再战”的诚意。1997年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到访沈阳和大连后,日本的重要领导人再也没有踏上过中国东北这块土地。直到今年的9月29日,为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活动,前往中国访问的日本前法相南野知惠子一行,才首次参拜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郊外方正县的日本人公墓。对于那些战争的死难者而言,这是否有点姗姗来迟呢?历史是无法割裂的,残留孤儿、遗留化学兵器等等,这一切,均需要日本政府认真对待,福田访华,应该拿出一个真诚的姿态,选择几个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景点好好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