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日本的战后史,坐上其首相宝座的政治家,大致可分为三个世代。第一世代以吉田茂、岸信介、池田勇人、佐藤荣作等为代表,他们亲身经历了战争的苦难,有着相对明确的目标——将坠入败战深渊的日本拖上水面,让其重新扬帆远航。尽管他们之间的政见并不相同,但实现这一目标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为此,他们均以强势的手腕推动日美同盟,收复冲绳等失地,并官民提携推动经济的高度增长。这一代领导人,无论在外交还是经济领域,均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他们甚至不惜与议会和舆论为敌。
战后日本首相的第二世代可以包括从田中角荣到竹下登的历届首相,他们精于利益关系的调整,在他们的调治之下,日本政府大力推进公共事业和福利政策,国民创造的财富,也基本有序地从都市流向地方、从富裕者流向贫困者,创造了“一亿总中流”的日本战后“奇迹”。这一代首相,善于听取各方的意见,积极协调派阀利益,可谓是一种家长式、调整型的领袖人物。
在利库鲁特事件导致竹下登内阁倒台之后,第三世代的首相如换马灯般登上前台,特别是55年体制终结进入连立政权的时代,首相的宝座越来越成为各派势力妥协的产物,首相的权力日趋缩小,其曾经有过的耀眼光芒也日趋暗淡。
在这样的暮气沉沉之中,小泉纯一郎横空出世,在党内没有太深根基的小泉,以毁灭旧自民党、打破派阀政治为煽动性口号,依托媒体舆论及其背后大众的支持基盘,强行推动道路公团、邮政公社的民营化、特殊法人的独立行政法人化等一系列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小泉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他迎合了日本国民要求变革原有政治体制、渴望有一个强有力掌舵者的社会心态。二是小泉看到了派阀体制下官僚和财界等高层人物缺乏凝聚力、均为自身利益疲于奔命的弱点,小泉利用这些弱点,胡萝卜加大棒,各个分化击破,令自民党内传统的调整型派阀领袖无力反击。
在普通的日本国民眼中,小泉的所作所为,令他们联想到战后第一世代首相的那种勇于挑战和变革的激情,小泉开辟了一条强势首相之路。安倍作为小泉钦点的后继者,曾经给人们以希望,但这颗希望之星很快就坠落了。安倍虽然提出了建设美丽国家的亮丽口号,并推动了教育基本法的改正和国民投票法的制定,但是,他没有小泉那种对民众的巧妙煽情,他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改革理念灌输到国民心中。更致命的是,他组成的“朋友内阁”,得罪了自民党内的各派势力,那些被小泉改革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派阀势力,终于有了收复失地的良机。
安倍的黯然下台和71岁高龄的福田康夫撑起危局,执政的自民党暂时回避了政治的空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日本国民呼唤强势首相,安倍的出局只是暂时中断了这一流程,这一趋势仍是不可阻挡的。问题的关键是,在福田康夫这样一位稳健的过渡型领袖之后,自民党的人才库中,是否能够诞生一位挥手之间应者如云的强势首相?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