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漫话:从政治家的『不自由』谈起

日本厚生相舛添要一每天早上7点要开门倒垃圾,他一开门,就会看到很多记者站在门外,所以电视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舛添要一拎着一大袋垃圾和记者们打招呼,他放好垃圾后,记者们的话筒就伸过来了,他就站垃圾身边回答记者们提出的涉及民生的各种问题,那样的形象倒是让民众觉得亲切。日本的政治记者就是这样“埋伏”在政治家周围,政治家看来不大自由,每时每刻都有人盯着。此外,日本媒体还会派人24小时跟踪一些高官的车辆,这让那些心里有鬼的官员压力很大。

至于首相福田康夫,就更不自由了,日本各大媒体基本都有跟踪首相的记者,有的还不止一位,每时每刻的活动都被记录。首相除了被跟踪,还得一天两次开小型记者会,福田刚当上首相时,对记者们说:一天能够两次和年轻人见面,很高兴。他还幽默地补充道: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

回答记者提问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如果稍有闪失,电视上马上反复播放。采访的录像有专家专门研究的,从一言一行中研究首相的心理、情绪、精神状态。由此可见,日本政治家是被高度曝光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政治记者的掌握中,有的不公开,是因为还不到时候,到时候了自然就一下全抖落出来了。所以,日本政治家在镜头前总是小心翼翼,福田康夫在与在野党民主党成员的辩论结束后,总是一付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的模样。

中国的领导人如果也这样高度曝光那会是怎么样呢?那是不可想像的。中日两国政治制度相差太大,民风民情也大不相同,眼下中国的领导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曝光率。只是,现在中国的记者们这辈子恐怕就别想跟踪采访国家领导人了。

值得借鉴的一点是,那就是政治人物对权力和民意的敬畏,日本政治家认为自己接受监督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很在意选票,所以很在意民意。不管哪种社会制度下,权力都需要从外部施加有力的监督与制约,这样才能培养起执掌权力和行使权力的人的对自己手中权力的敬畏之心,这样才不会滥用权力。对权力的敬畏和承担的越来越大的压力,能够促使官员们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是培养中国官员对权力的正确认识。中国的一些地方官员长期以来却是“自由过度”了,他们不是把晋官升级当作责任的加重,而是当成自身利益扩张的机会,更有甚者因特权膨胀而公德退化。两年前,媒体曝光了这样一件事:长沙市望城县的县委书记王武亮驾车外出时对几名交通巡警拳打脚踢,王武亮边打边喊:“我是县委书记,是一把手,老子不怕!” 这位标榜“我是县委书记,我怕谁”的县委书记对身着警服的警察尚且如此,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又会如何?官员如果带着挟权力而无恐的态度执政,和谐社会永远不会到来,也谈不上任何政治民主。

权力必须对民意保持敬畏,权力必须尊重民众的权利。十七大召开之际,我们期望权力能得到更多的监督,官员“不自由”了,说不定老百姓的福气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