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继承人的遗物该如何处理?日本做法惊人

日本电视剧《人生删除事务所》中,主人公的工作是在委托人离世后,负责在线删除销毁其生前委托保密的电子资料。弹指间,这些“电子遗产”很快便销声匿迹,那么“实体遗物”,尤其是找不到继承人的遗物,又该如何处理呢?

遗物作为逝者生前的印记,一般会由逝者的亲属或朋友保管。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加上家庭结构变化、团体意识淡漠、社交需求降低,以及生活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独居群体日益增多。独自生活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孤独离世的事件时有发生。“孤独死”一词由此出现,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反映着众多难解的社会问题。

日本小额短期保险协会于2021年6月整理发布的《第6期孤独死现状报告》指出,在参保的人员中,不到65岁便孤独离世的人占52.4%,其中男性的平均年龄为61.6岁,女性为60.7岁,疾病、事故、自杀等是主要原因。

日本近年“孤独死”事件越来越多,逝者留下无人接管的遗产被称为“遗留金”。日媒报道,如何处理“遗留金”成为政府的一个难题。另外逝者遗体无人认领时,处理后事的相关费用也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之所以“找不到遗物继承人”,原因之一是日本大多数家庭没有固定电话,相关部门也无法得知逝者亲友的联系方式,只好以书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而最后仍然找不到亲属,或者亲属拒绝接管遗物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大部分独居人士住在出租屋里,离世后很难找到相关人对接处理后事,造成遗物长时间放置,影响了房屋的再次出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21年6月公布了《关于遗留物处理等的合同条款》,联合法务省,制定了住户离世后房屋租借合同的解除、遗留物的处理等相关条例。

日本大阪实行这样的遗物处理规则:联系继承人及申请遗留物撤除后,相关部门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遗留物处理(有继承人的情况时限是7个月,没有继承人的情况是5个月)。工作人员会将贵重物品,以及相册等无法用金钱购买、无法更换的物品移至别处,无人接管的现金和存折收归国库,其余物品将作废弃处理。

此外,大阪还推行了“移动保管”制度,使用计划在未来拆除的公营住宅作为保管室,储存无人认领的贵重遗物。据统计,目前整个大阪府保管了近500人的贵重遗物。日本在四年前对全国各地方自治体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8%的自治体设置了遗物保管室,数量多达1794处,一连串的数据反映着无人认领的遗物越来越多。

对公营住宅问题深有研究的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藤岛光雄指出,“由于亲属之间关系的疏远,相关亲属拒绝自费,以及拒绝配合处理独居家属后事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公营住宅是无固定住所的低收入群体的‘住宅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公营住宅的这一作用,国家需完善遗物处置相关法律,同时加大对保管遗物、对接继承人等事务的财政投入。”

“孤独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感性来看,遗物作为逝者在世间走过一遭的印证,其中大部分是被逝者重视和珍惜的。而从如何更加高效、合理、规范地处理无人认领的遗物,到如何完善独居群体的生存保障机制,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