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远在战国时期秦汉之际,炼丹术是盛极一时的,方外术士们为求长生不老而孜孜炼丹,根据文字记载,当时术士们已经开始使用了制造火药的重要材料——硝石。到了后来,虽然有说火药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的,也有说是隋唐一代“药王”孙思邈的,但不管怎么说,这火药的发明透着那么一点仙气倒是不假。1873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当我们的大陆尚处于蛮荒时代,中国的孔子就已在讲授德政了,中国人也已在读书,使用指南针、火药和乘法表了。由此看来,这火药的发明起码在100余年前还在中外达成共识了,其专利属于中国,那是铁板钉钉卯得结结实实的了。
其实说穿了,火药之所以从古代开始就受到重视,那是因为它能够制造出“火器”来,与老外一唠起火药国人就会眼珠瞪圆胸脯挺起唾沫星子横飞的那股自豪劲儿,应该也是来源于咱家是全世界最先在战争中使用火器的这一事实。毕竟,当番邦长毛们尚在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的文字记载已经告诉了世界,在唐末哀宗初年,有个叫郑藩的同志在率军攻打南昌时,已经用“发机飞火”之法把南昌城门给烧了。所说的“发机飞火”之“飞火”既是第一代火炮,是把火药包装在抛石机上用火点着后抛向敌人的一种古代火炮发射法。当然,现在看起来这种火炮实在算不得什么,可在当时,那可是最早用火药制造的燃烧性武器了。
到了宋初,宋太祖的军队又掌握了一种把箭头绑上火药包,然后加上引线,在打仗的时候,点燃引线,用弓向敌方射去的制作火箭的方法,虽然土点儿,但火烧敌营却是最好的工具了。至宋真宗时期,宋军又掌握了火球和火蒺藜两种火药武器,其实,火球和火蒺藜都是火药包,不过火蒺藜包中,不仅有火药还有上面有尖刺的菱角形铁蒺藜,点燃引线,抛向敌方。这比火箭又先进了一步,因为它不仅能烧伤敌军而且还能打死敌军,并且,在这一时期,在开封的“广备攻城作”兵工厂,就已经有了“火药窑子作”的专门制作火药的作坊。他们生产的一种把火药装入生铁铸就的罐子里然后用抛石机发射出去的称为“震天雷”的威力强大的火器,在这一时期以被广泛的应用于抗金战斗中。在抗金斗争中,军事学家陈规又发明出了一种管型火器,它比抛石机先进在锁定目标的准确,也可以说是今天步枪的雏形。至南宋末年,这种火器更已进化为一种可以发射类似于子弹的称为“子巢”的突火枪。历史的车轮滑至元代,管型火器也进化成了金属制的管型火铣,现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的一尊元代造的火炮——铜火铣,据说还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大炮。令国人每每提起,都会挺挺腰杆。元末用比铜制难度更高的生铁制造的火铣的问世,则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冶金技术在当时的不可撼动的世界领先地位。
明朝的火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说是震古烁今的,不仅发明了直接利用火药的力量作为反推动力来发射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完全相同的火箭,而且造出了一种可飞行百余丈被称为“神火飞鸦”的用来烧毁敌船、敌营的先进武器。不止这些,被明朝人琢磨出来的一种发射出去还能收回来的被称为“飞空砂筒”的火箭,其原理几乎就是今天太空返回舱的翻版。
《水浒传》里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有一位好汉,叫“轰天雷”凌振。他是宋朝第一炮手,善造火炮,据说能打十四五里远,“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且说凌把应用的烟火,药料并一应的炮石,炮架装载上车,带了随身衣甲盔刀行李等件,并三四十个军汉,离了东京,取路投梁山泊来。到得行营,先来参见主将呼延灼,次日先锋韩涛,备问水寨远近路程,山寨险峻去处,安排三种炮石攻打:第一是风火炮,第二是金轮炮,第三是子母炮……”明朝的著名写手施耐庵,在其代表作《水浒传》里就塑造了这么一个宋朝第一炮手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轰天雷”凌振的英雄形象,虽然他把明朝的火器大笔一挥划给了宋朝的水泊梁山使用,但从他的笔下,我们也足以看出,明朝的火器之先进,那绝非是浪得虚名。
(本文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