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透析:日本不会走上核道路

日本右翼势力认为,日本应考虑发展“先发制人”的军事能力。这种说法,完全偏离了战后日本所贯彻的不拥有攻击性武器的政策;更有人因此猜测,日本或在考虑发展核武器。

美国政府似乎又不时在不断怂恿日本走上核武道路。美国驻日大使汤玛斯?希弗认为,日本成为核国家的可能性很大。他说:“朝鲜有了核武器,倍感压力的韩国和日本自然也会有所动作。”在《会见新闻界》电视节目中做客时,美国副总统切尼说:“一旦朝鲜拥有了核弹道导弹的发射能力,该地区势必上演核竞赛。”

切尼的这番谈话,表明布什政府因无力敦促中国说服北朝鲜停止核计划而备感挫折。白宫认为,让中国“卖力工作”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它意识到日本有可能成为核国家。共和党政策委员会的一份档案如此表述:“是说服朝鲜,还是面对更多拥有核武器的邻国?美国希望中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无疑在暗示,华盛顿将容忍,甚至鼓励东京去发展核武器。

然而,若美国打算靠“核”化日本来令中国就范的话,他们注定要失望了。中国领导人并不会落入这个圈套,因为他们从各方面的分析已得知日本决不会这么傻:要知道,拥有核武器并不会使日本更安全。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袭击的国家,一直以来都谈“核”色变,多年来奉行“无核三原则”。这些都为日本发展核武器设置了不少主要障碍。

不过,日本不发展核武器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它深知难以对中国形成有效的核遏制。即使在“确保相互毁灭”核战略占主流的冷战时期,日本也不敢贸然发展核武器,因为它明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完蛋”的只会是自己。

去年,中国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他在一个为外国记者举行的会议上表示,若美国介入台海冲突,中国将不得不对美国城市进行核攻击。这位将军还称,一旦中美发生核战,“中国人已做好西安以东城市全数遭到摧毁的准备”。

这又一次提醒东京,中国有着疆域广阔的优势,而日本没有。为降低核战损失,毛泽东当年号召“备战备荒”,将大量工厂迁往内地,并广建防空洞。与那时相比,一旦将来遭到核打击,中国遭受的损失将大得多。但今日之中国同以往国弱民穷的时候一样,能承受得起打击。

早在1981年,日本自卫队在一份发展核武器的可行性报告中得出了类似结论。针对来自苏联的核威胁,这份报告称,日苏核战争将造成2500万日本人死亡,而苏联的远东地区仅是100万。故而,日本最好还是继续依仗美国,加强日美同盟,躲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遮风避雨。至少,美国所能提供日本所缺乏的战略深度。

保守主义者尽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扬日本应发展核武器。但相信在权衡利弊后,他们一样会意识到:走核道路在日本不可行,倒不如躲在美国的核保护伞更实际,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