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华新论:关于中日关系核心问题的定位

目前的中日关系已达到空前紧张的程度,双方相互仇视,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其结果必然导致双方共输,中方的损失更大。处理好目前及长远的中日关系对中国的意义极其重大。当前特别是近十几年,中国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没有给予充分、清醒的认识,没有表现出大国的政治智慧,应反思自身的外交策略。

首先,对日本政府及日本民族应有清晰的认识、灵活的态度、认真的对待。客观地说,近十几年,日本是努力与中国修好的,向中国提供低息、无息巨额经济贷款援助;发展中日间的经贸关系,鼓励日商在中国投资,这一切除其自身需要外,国民上下也含有悔过和补偿的心理,被褒奖的期许。当中国没有认识到日本政府及国民的这一心态,没有像大人对待坏孩子做了好事一样,给予适当的赞许和鼓励,相反,表现得很漠默然、无动于衷。使日本上下认为,给你温暖你不知道热乎。

我认为中国将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定义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是不准确的。不像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定义为台湾问题,即领土主权问题,那样响亮,容易被认知。意识形态问题,不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和理解。

靖国神社不是专门为二战侵华日军战犯修建的,只是将其作为历史人物陈列在那里,即使这样,中国也完全可以以二战同盟国之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一项议案,小题大做,要求日本向全世界说明,澄清其到底参拜的是什么人,让小泉在全球丢人,丢分。因为对二战轴心国的战犯,欧美人民的办法比我们多得多,有人幼稚地说,德国人比日本人反省得好,有良心,殊不知欧美人民多如牛毛的有关二战的组织、纪念活动,政府的和民间的,造成多么强大的政治、道义、道德、心理压力。

我认为处理中日关系应把握在两个层面:既政府层面和民间层面。

政府层面应主持中日关系友好、唱红脸,向合作方向推进,强调中日友好一百年不动摇,因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定要看到保持发展中日经济关系,中国受益最大,长远看更是如此,要造成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是可能的。民间层面,各种民间团体象王选、高金素梅等人唱白脸,民间层面反对日本入常、反对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人参拜任何国家的二战中的战犯,等等。让日本政府忙于救火,以换取中国政府的支持。总之,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中日关系合作是硬道理,中国政治家应做好导演。

所以,我认为造成目前的中日关系紧张的责任在于中方政治家错误的中日关系核心问题定位,对保持中日友好关系对发展中国经济重要性认识不清,如果中国的政治家不反思自身的外交策略、重新定位日中关系,将犯下历史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