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微观:为什么是韩国?

12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与来访的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了今年来的第二次首脑会谈,双方就以下问题达成了共识:

争取明年缔结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

加强合作促成早日举行旨在解决朝核问题的新一轮六方会谈;

实施一年两次互相访问的“穿梭首脑会谈”;

在“2005日韩友好年”期间开展建立多个友好城市关系、扩大投资项目、加大文化领域交流等一系列有利于双边关系的活动;

增加羽田-金浦机场间的航班;

两国外长还就联合国改革、在朝鲜失踪的日本人质、东盟外长会议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目前,韩国访问日本的游客人数去年达360万人次,今年将突破400万,明年争取达到500万。为实现这个目标,日本政府除了加大旅游项目的宣传力度外,还决定在明年3月到9月的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对韩国游客实行免签证待遇,并考虑实现韩国居民到日旅游实行永久免签。

以上情况表明近几年来日韩关系确实发展得比较顺畅。

日本和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又同是美国的盟国,长久以来就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联系密切。但两国间的历史问题至今仍未消除,同时还存在有关竹岛(韩国称独岛)的领土争议。

在这次会谈中,卢武铉再次强调了历史问题应由日本政府负责解决、日本政府应该加强对国民的教育等问题;卢武铉表示,韩国不应该仅仅在情感层面上要求日本正确处理历史问题,而应该期待日本方面做出道德上的决断并发自内心来解决这一问题。

卢武铉指出,日本解决历史认识问题非常重要,并希望小泉今后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要“自重”;卢武铉总统还希望日本加快收集战争时期被征用的韩国人骨灰,归还给韩国,小泉首相表示将进行商讨。卢武铉自去年2月就任韩国总统以来,一直对日推行务实外交政策,希望双方以“向前看”的姿态构筑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与此同时,卢武铉在历史问题上仍坚持原则立场,一再敦促日本政府要对历史问题负责。正如卢武铉所说,日本只有自觉地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自行解决历史问题,才能得到亚洲各国的真正信任,与邻国建立起真正的睦邻友好关系。

韩国领导人在对日外交方面采取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务实的做法早在金大中就任总统的时期就开始了。1998年金大中访日期间,金大中表示,如果日方做出书面道歉,韩方将不再追究历史问题;为了给今后天皇访韩制造良好气氛,韩国不再称“天皇”为“日王”;韩国将对日本大众文化的输入开绿灯。其结果,日本同意在日韩共同声明中进行书面“道歉”(在韩国被译为“谢罪”)。虽然金大中已经表示,如果日方做出书面道歉,韩方将不再追究历史问题,但是,对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倒行逆施,韩国政府依然提出批评,显示了在历史问题上的不变的原则立场。

韩国是和我们有过类似历史遭遇的国家,韩国政府一方面坚持要求日本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一方面又不耽误韩日领导人及时商讨两国共同面对、亟待解决的课题。尽管金大中、卢武铉总统的对日务实外交在开始阶段曾受到国内舆论的批评,但作为面临堆积如山的内外课题的一国当家人,在正确处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关系上,应该说是做出了理性、明智而灵活的政策选择。尽管韩国民众中间的仇日民族情绪决不在中国以下,但韩国领导人首先注意到以韩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出发点,不让“历史问题”制造更多现实的遗憾;而在历史问题上,既坚持原则,又不是日日谈,天天讲,为韩日两国之间的沟通留下足够的空间;与此同时,注意对国内的民族情绪进行正确的引导,终于迈出了“面向未来的务实外交”的坚定步伐。

这说明只要是以国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所制定的理性的对外政策,不管在一时如何得不到一部分人理解,终将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