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迎来新的花季
归国战争遗孤自立自强迎接语言挑战

《日本新华侨报》曾经报道过一位名叫笠松惠子的战争遗孤返回日本后自强自立的,通过与丈夫金革起开办针灸治疗室、为当地日本人开办朝鲜语教室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返回日本的战争遗孤普遍遇到的就业和生活困难,还通过与日本人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8月26日,《日本新华侨报》又收到了来自笠松惠子的消息,她经过刻苦学习,参加了日语水平二级考试,这对于已经进入古稀之龄的笠松惠子而言,着实不易。70岁的笠松惠子回想起7月3日自己参加考试时的情形,长出口气,叹道:“旁边可都是年轻人啊。考试很难呐!”

笠松惠子所在的中国家庭非常特殊。她的养父母、她自己以及她的丈夫,四个人三种国籍、三种语言。

1945年,战争结束的时候,笠松惠子跟随母亲回国,路上与母亲走失,就此留在中国,被中国养父母收留,并长大成人笠松惠子的养父是中国人,而养母曹福珍则是在战争期间流落在中国的朝鲜难民。在笠松惠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国养父母给予了她极大的关爱,一直供养她上学,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送她出嫁。笠松惠子的丈夫金革起是一名朝鲜族人,在中国时,曾经是中医针灸师。

1995年,笠松惠子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确认,获准已战争遗孤的身份返回日本。笠松惠子便与丈夫金革起带着养母曹福珍一同回到日本,并最终定居在神奈川县横浜市金泽区。

由于语言不通,笠松惠子一直坚持在当地政府开办的夜校补习日语,白天便在丈夫开办针灸治疗室中帮助丈夫工作。笠松惠子回忆起自己与丈夫刚刚回到日本,在埼玉县生活的一段时间。“当时我们都在埼玉的市民中心接受日语的培训。晚上,便利用跟朋友打麻将的机会学日语。”笠松惠子说道,“一边儿玩儿一边儿记,当时跟金革起商量,每天必须记住10个日语单词。”就这样,笠松惠子和丈夫两人像捡米粒一样,一点一点,不断地学习日语。直到后来,丈夫考取了日本政府认可的“针灸师”资格,开办针灸治疗室,在为病人治疗的过程中,两人还在不断地积累。

《日本新华侨报》了解到,2011年7月,日本全国参加日语水平二级考试的人数达到1.8万人,成绩将于9月初公布。笠松惠子特别告诉记者:“如果这一次我能够考过这个日语二级考试,我要让区里的外国人都知道。”记者明白,对于笠松惠子来说,她迎来了“70岁的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