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永住时间成本倒挂?日本已经动手

在日本长期居住生活的外国人无不考虑身份的归属,正所谓移民的尽头是身份。是申请永住资格“一劳永逸”,还是直接归化“一站到底”,这是个问题。毕竟化身日本人的归化(入籍)相比取得永住者的在留资格,更能彻底、完全、无期限地享受日本福利,而且不需要担心被强制遣返或者被取消资格。

“省时”,更让日本归化碾压永住。相比于永住申请的一般条件中的“居住满10年、工作满5年”,归化只要求“居住满五年”,节省了一半的时间。也是出于这个考虑,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考虑申请入籍。

但是随着11月25日重磅消息的放出,归化的“省时”优势彻底被粉碎。高市早苗内阁已经决定,未来要把归化的许可条件大幅收紧,把现行的“连续在日本住满5年以上”这个最优势的条件,修改至10年甚至更长,并且会参照永住申请的实际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2024年上岸的申请者,或许是幸运的了。2024年有1万2248名外国人申请归化,8863人最终获得许可,其中就有3122名中国人,这也是近十年来中国入籍人数最多的。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亚国家的入籍人数也有所增加,他们以3458的许可人数刷新了最高纪录。

即便归化入籍的时间要求与永住持平,但其他方面的要求并不亚于永住的条件。现阶段法务省列举了六个申请条件,除了以正当的在留资格在日本居住5年以上外,还要求申请者年满18周岁,品行端正,具备谋生能力,遵守宪法,放弃原国籍,此外,申请者还需要具备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日语会话及读写能力。修改后的归化政策,必然将其难度上调至永住以上。

11月4日举行的外国人问题相关阁僚会议上,法务大臣平口洋直言不讳归化政策太宽松,于是法务省开始拟定整改方案,除了在日本连续居住期限延长至10年或更久以外,对于缴纳税费、社会保险、年金等方面的审查也会更加严格;另外,日语能力要求也会从日常对话的小学水平提升到相当于N2级别的流利水平,而且会强化口语测试。换言之,哑巴日语的应试做题家在申请归化方面会吃亏不少。

日本政府计划在2026年1月之前,把这些新措施写进《外国人政策综合对应方针》,并据此修改《国籍法施行规则》,确定最终的归化标准。

如果说永住是保留原国籍的“可进可退”,那么归化就是扎根日本的“可攻可守”。归化后的六大优势,直接对冲了法务省设定的六大门槛。

归化后取得日本护照,可以畅行世界而免去申请签证的繁琐,不需要惦记在留资格的更新,也不需要记挂再入国手续的申请,这种省心是永住者难以感受到的。

此外,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可以进入政府部门担任公务员,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就职领域得到了更广阔的拓展。甚至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有了更深远的影响。不再因为是外国人而受到微妙的隔离,也是很多年轻人希望归化的潜意识原因。

但如果说到“功利性”目的,融资容易是很多事业主舍弃永住转向归化的“情非得已”。无论是住宅贷款,还是企业融资,作为日本国民而言,远比外国人哪怕是永住者更容易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到贷款,对于很多投资性人士或是事业主来说,一个身份的转化就能让融资更加顺利,这样的搭便车何乐不为。

就申请流程而言,归化的手续也并不复杂。首先去住所地的法务局进行面谈,领取申请资料目录,并着手准备必要的资料和制作申请书,资料齐全后递交法务局进行确认,法务局正式受理归化申请;此后,根据法务局的要求进行面谈,涉及语言类的测试等,经过审查符合申请要求后,法务局下发许可通知,即可以到市区町村的役所办理归化备案手续。一般来说,整个流程需要大约1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注意已经持有的在留资格的更新延续。

归化考验期的延长,应了中国那句俗话“来日方长”——因为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