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是荒漠是炼狱?可能是影视剧看多了

在日本的一则新闻节目里,关于少子化问题,一个地方上的爸爸抱着孩子对镜头说,“我们地方上的孩子可一点都不少啊,身边几乎都是两个以上,东京人口最多,是他们离婚多孩子少拉低了全国的生育率吧。”最后,这位爸爸还不忘感慨一句,“还是我们地方上的家庭幸福啊。”

此时此刻收看同一个节目的地方人,不知道有多少在忍不住地点头附和。

在日本的语境里,地方通常是指东京圈(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以外的地区。所以,从东京人的角度来看,日本人又可以简单粗暴地分为东京人和地方人。凡是在非东京圈生活的人就是地方人。地方人自身也有这种身份认可,自我介绍时会说自己是“地方出身”。

在地方人看来,东京圈就是一片情感的沙漠。但日本生命基础研究所的一组数据却狠狠打脸了地方人。

日本47个都道府县,在2013到2022的10年间,离婚化指数前10位里没有一个是东京圈的,甚至前20位里都没有。排名前十的分别是高知县、宫崎县、冲绳县、和歌山县、北海道、青森县、秋田县、爱媛县、鹿儿岛县和大分县。除冲绳、北海道作为旅游都市名声在外,其余8个都是在日本国内存在感很低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会给人一种民风淳朴重情重义,按部就班家庭圆满的先入观,万万没想到家庭分崩离析的概率这么高。

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叫离婚化指数。比如排名第1的高知县,10年间有2.7万对登记结婚,却有1.2万对登记离婚,因此离婚化指数高达45.1%。也就是说,在高知县每听到两条结婚的喜讯,几乎就会听到一则离婚的八卦。

离婚化指数超过40%的前9个地区还呈现出一种共通倾向——自疫情爆发以来,女性迁出也就是搬到其他城市的比例远高于男性。高知县的女性迁出率是男性的2倍,北海道女性的迁出率是男性的8.3倍,鹿儿岛是3.2倍。也就是说,这些地方上的女性正在不断流失,而男性逐渐呈现过剩的趋势。

再反过来看东京。就像一开始接受采访的爸爸那样,地方人绝大多数认为东京是情感的沙漠,离婚多、孩子少、家庭不幸。毕竟还有媒体发布的东京都合计特殊出生率低的消息做佐证。事实却是,地方上大量20多岁的未婚女性横向迁入东京,导致东京未婚率上升,从而统计上的出生率下降。

实际上,东京是子女减少最慢的非少子化地区。这是因为年轻人口的大量净迁入会带来结婚件数的增加从而得以维持出生数的绝对值。不仅如此,从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间,东京的离婚化指数是全国唯一低于30%的地区,仅为27.3%。也就是说,东京反而是日本全国排名第一的非离婚化地区。

日本要想改变少子化的现状,首要课题就是在提高结婚率的同时降低离婚化指数。从这个角度来看,东京这个绝大多数人眼中的情感的沙漠,恰恰是最能种下希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