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本的国宝名单中,闪烁着一种来自中国宋代建窑的光芒。四件传世建盏——三件曜变盏,一件油滴盏——静静陈列在博物馆或寺院宝库之中,历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它们不只是茶器,更像是天与地在瓷釉上留下的神秘痕迹,见证了中国宋代工艺的极致与东亚文化交流的深邃。
宋代建盏:火与土的奇迹
宋代的中国,正处于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巅峰。建窑(今福建建阳)的陶匠,以松木为薪,厚积窑火之烈,锻烧出一种黑釉茶盏。黑色的基调,不是单纯的漆黑,而是深邃的宇宙之夜。其上偶然生成的斑纹,或如繁星点点,或如银河流转。茶文化的盛行,尤其是斗茶的兴起,使得建盏成为士大夫案头必备之物。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曾直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由此,建盏之美,被推至高峰。
曜变:黑夜中的星河
曜变盏,是建盏工艺的极致,也是陶瓷史上的奇迹。它的美丽几近不可复制:在黑釉之上,烧现出宛如星辰流光的光斑,或蓝或紫,带着幽微的彩晕。斑点在釉中若隐若现,似从深渊升起,又像从星空坠落。后人称之为“曜变”,意即如同曜石闪烁般变幻的光彩。
而今,世上可确证的曜变盏不过寥寥数只,且均在日本。日本三件曜变盏分别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大德寺龙光院,以及藤田美术馆。这三只盏,如三枚星子,横亘在日本茶文化与收藏史的天穹之上。
1、东京国立博物馆曜变盏。这只盏在明治维新后即流入皇室,后转入东京国立博物馆。盏心光斑如蓝色星云,周边浮动紫晕。观者俯视,仿佛置身星海。每一次展出,都会引来无数茶人、陶瓷史学者肃然屏息。
2、龙光院曜变盏。龙光院是京都大德寺下的一座小院,典藏寥寥,却有曜变盏这一瑰宝。传说战国大名曾将其奉入寺院,以示供养。盏面光斑分布均匀,黑釉与彩点过渡自然而和谐,被视为曜变中的极品。
3、藤田美术馆曜变盏。藤田家族在明治时代是大阪实业巨擘,其收藏的曜变盏,曾一度只在家族内部展赏。盏心的蓝紫光斑如烟火般绽放,尤在灯下显得灵动。今日,藤田美术馆将其作为镇馆之宝,开馆日中,观者常常排队良久,只为一睹其风华。
三只曜变盏,各自气象不同,却共同证明了建窑工艺的神秘不可复制。自宋以来,多少陶匠苦苦探寻,试图再现这一星辰光彩,却始终难得全貌。曜变因此被誉为“瓷中极致”,如同奇迹般留存人间。
油滴盏:夜空中的流银
与曜变盏相比,油滴盏稍显“亲切”,却同样美丽。其釉面在黑色基底上,形成大小不一的银色斑点,宛如夜空飘洒的流银。日本国宝中的油滴盏,现藏于京都的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它原为德川将军家收藏,后流入岩崎家族之手,最终入藏静嘉堂。
这一油滴盏的釉斑圆润饱满,犹如银河倒映在盏壁。茶汤注入其中,银斑与水面交辉相映,宛若流光溢彩。相比曜变盏的稀世与玄妙,油滴盏更显大气与沉稳,因而在日本茶道界长期受到推崇。战国大名、江户茶人皆以拥有油滴盏为荣耀。
国宝的漂泊与归宿
令人叹息的是,这四件建盏并未留在其诞生地福建,而是跨越东海,成为日本的至宝。南宋以后,中日之间的僧侣往来频繁。建盏随船东渡,最初作为佛事供器与茶具进入日本。镰仓与室町时代,茶道逐渐兴盛,建盏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尤其是曜变与油滴,因其不可思议的光彩,被日本人奉为“天下无双”。
而在中国本土,战乱频仍,收藏断裂,曜变几乎踪迹全无。直至近代,中国学者才在日本重见这些奇迹之盏,感慨万千。它们原本是宋人茶局上的寻常之物,如今却因稀世与珍稀而披上传奇的光环。
茶盏与文化的互证
日本将曜变与油滴盏定为“国宝”,不仅仅是对瓷器之美的褒奖,更是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印证。茶道的发展,在日本走出了一条与宋代中国不同的路径,却始终未曾忘记这片黑釉茶盏的辉光。
茶人们在静坐煎点之际,常以曜变盏观汤色,以油滴盏赏茶沫。茶与盏的互动,既是审美体验,也是精神修行。建盏由此超越了物质层面,成为文化记忆与精神象征。
余响:星辰般的永恒
走进日本的美术馆,静立于玻璃柜前,看那曜变的斑点如同深空的星辰,油滴的银辉如同银河的流光,人不禁生出时空交错的恍惚。千年前宋代窑工的双手,竟能让火焰与釉色写下如此诗篇。
这四件国宝建盏,犹如四颗星辰,点缀在东亚文明的夜空中。它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度,而属于人类共同的美学遗产。无论在东京、京都,还是在中国茶人的心底,这些建盏所绽放的光彩,早已超越国界,成为一首无声的诗。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10/4 |
|
![]() |
2025/9/6 |
|
![]() |
2025/9/6 |
|
![]() |
2025/8/27 |
|
![]() |
2025/8/25 |
|
![]() |
2025/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