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下了!NHK中文播音员为钓鱼岛发声 遭重罚1100万日元

当事人第一时间离开日本,判决却如期落槌,戏做全套给谁看?9月1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日本放送协会(NHK)中国语国际广播发生的不当发言事件作出判决,责令涉事的中国籍前外部工作人员赔偿1100万日元。这次判决,到底是法律的严肃追责,亦或是仅仅安抚舆论?

判决书显示,涉事人员在2024年8月19日的新闻直播中播报靖国神社涂鸦事件时,未经允许插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勿忘南京大屠杀”等长达二十秒的言论。这些内容未列入原定稿件,却通过直播向全球播出。东京地方法院裁判长足立坚太指出,该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广播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属于不法行为。据《朝日新闻》报道,法院考虑到该事件发生在国际广播中,影响范围广泛,且NHK为事后应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全额支持NHK的赔偿请求。项裁决引发日本社会舆论热议,也在法律界和传媒界引起广泛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始终未曾出庭,也未提交任何书面答辩。据多家日本媒体报道,该人员已离开日本。法院因此作出缺席判决,未来赔偿款项能否强制执行仍有待观察。

事件发生后,NHK内部引发重大震动。负责国际放送业务的理事傍田贤治于去年9月引咎辞职,以示对事件负责。据《读卖新闻》披露,日本总务省随后向NHK发出行政指导,批评其“严重背离公共放送的使命”,要求采取切实整改措施。NHK方面则宣布,将在中国语新闻中引入人工智能(AI)播报,并减少直播环节,以降低人为失误或随意插入言论的风险。

舆论普遍认为,此案意义远不止于个别人员的违规。《产经新闻》评论指出,这一判决“从司法层面对公共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责任作出明确界定”,强化了公共放送必须坚守中立性与公信力的底线。《Japan Forward》则援引专家观点,“单纯的人员解约及追偿并不能解决问题,国会有必要彻查是否存在制度性的隐患”。

据悉,日本虽然属于大陆法系国家,但在战后亦受英美法系影响,实务中,高等法院的判例往往对下级法院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被视为“事实上的法源”。《日本华侨报》记者认为,NHK作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媒体机构之一,此案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此次判决虽然出自东京地裁,但今后若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其他传媒机构和司法机关都可能参照本案逻辑作出处理。若案件进入高等法院甚至最高法,并维持原判,其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