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暹罗广场的日式茶饮店内,28岁的白领娜塔莎轻抿一口抹茶拿铁,手机镜头对准杯中渐变的翠绿分层——这张照片在社交平台收获百余点赞的同时,也悄然成为泰国消费升级的生动注脚。据日本财务省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泰国以12.6亿日元的进口额跃居亚洲日本茶消费榜首,同比增长270%的惊人增速,让这个传统红茶消费国正经历着味觉革命。
这场茶饮风潮的背后,是泰国中产阶层对“清洁标签”的集体追逐。曼谷朱拉隆功大学消费趋势研究中心指出,泰国消费者对人工添加剂的敏感度三年间提升42%,而日本茶“无添加”、“高抗氧化”的特性精准切中需求。以伊藤园为代表的日本茶企,通过在包装标注茶多酚含量、推出冷泡专用茶包等创新,成功将传统茶饮转化为健康生活方式的符号。
更值得关注的是餐饮场景的深度渗透。东京丸红商事的调研显示,泰国日料店数量较五年前增长3倍,抹茶甜品、玄米茶配餐等组合推动茶饮消费频次提升。曼谷高端超市Gourmet Market的茶类采购经理透露:“日本煎茶的复购率达65%,甚至出现消费者指定冲泡水温的专业需求。”
曾经稳坐日本茶亚洲头把交椅的中国台湾市场,如今被泰国超越的轨迹颇具启示。2024年日本对泰抹茶出口量激增410%,而同期对台出口增速放缓至18%。这种此消彼长并非需求萎缩——台湾进口额仍保持8%增长,而是泰国市场呈现爆发式跃迁。台湾茶业促进会理事长分析:“泰国市场正处于从尝鲜到品质追求的转型期,而台湾已进入稳定消费阶段。”
数据折射出更广阔的亚洲茶饮版图重构。在日本茶全球出口前十目的地中,中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占据四席,形成总规模超300亿日元的新兴市场群。这种东移趋势与亚洲中产阶层扩容同步: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东南亚中产阶级人口将在2030年突破3.5亿,为高端茶饮提供庞大消费基数。
日本茶的全球走红远不止于亚洲。2024年日本绿茶出口量达1.8万吨,金额突破600亿日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美国市场以25%的增速领跑,抹茶拿铁成为星巴克北美菜单的常驻单品;欧洲市场则刮起“茶道体验”风,伦敦日本文化中心每年接待超5万名茶道学习者。
这种文化输出背后是精妙的品牌叙事。日本茶业中央会推行的“和茶认证”制度,将种植、加工、包装全流程纳入标准化管理,每包出口茶都附带可追溯二维码。京都老铺一保堂茶铺的第七代传人表示:“我们不仅卖茶叶,更在输出‘侘寂’美学。欧洲消费者愿意为茶筅、茶碗等配套器具支付溢价,这正是文化认同的价值转化。”
站在曼谷中央世界商业中心的观景台俯瞰,巨幅日本茶广告与周边泰式奶茶店形成有趣对照。这场茶饮市场的格局演变,既是全球消费升级的微观镜像,也预示着文化软实力在商业竞争中的权重提升。当泰国年轻人开始用日语讨论“玉露”与“煎茶”的区别,当越南中产为一套正宗茶具一掷千金,茶杯里荡漾的,早已超越单纯的味觉享受。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