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相拆除裸体雕塑 日本公共场域上演“和平演变”

近来,日本正悄然掀起一场“和平演变”——多个地方政府相继拆除了公园、车站、桥梁上的裸体雕像。理由是,这些雕像不适合在公共场所摆放。

研究日本各地纪念碑的亚细亚大学教授高山阳子更是直言,“只有在日本,你才能在公共场所看到这么多裸体。”她还举例,在欧洲及亚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些雕像仅存在于博物馆等固定场所。

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的公共场所竖立着许多军人和伟人的雕像。战时,由于金属短缺,拆了一部分用以制造武器。剩下的,也在战后盟军总部的政策指导下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裸体雕像。据说,1951年在东京千代田区树立起的“和平少女像”是日本第一座公共场所的裸体雕像。以此为肇端,裸体雕像作为和平与爱的象征,在各地相继落成。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和平与爱”的寓意,成了“不堪入目”的负担。主张拆除的一派认为,裸体雕塑有伤风化,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位于高松市中心的中央公园,内有包括从高松走出的文学家菊池宽在内的31座雕像。其中还有一座名为《两个女孩》的裸体少女雕像。

高松市政府认为“现代人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公共场所的裸体未成年人雕像不受欢迎”,预计于8 月底开始的重建工作中拆除该雕像。

这座雕像的作者——现年94岁雕塑家阿部诚一深感惋惜,“这件作品是为了纪念1988年濑户大桥通车而创作的,象征着大桥两端昂扬向上的四国和本州地区。”

公共场域应该如何理解艺术?如何为未成年人设立保护层?是管理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