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脸还是要钱?当日本外科医生都去给人做医美……

近几年,日本的年轻医生们完成两年强制性初级临床研修后,绕过了传统的外科深造路径,直接投身整形美容院。这种现象被部分专家尖锐地称为“年轻医生的罢工”。

日本NHK在今年4月24日专门探讨了这种选择折射出的日本医疗体系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记者采访了30岁的石田雄太郎,他现在是东京一所整形美容医院的院长。他在医学部就读时期,曾立志成为儿科专家,但大学医院的残酷现实改变了他:“前辈医生大多都做了文职,心脏外科等手术结束后还要应对患者和家属,来不及休息就要开始接下来的工作。另外,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组织内部人事斗争激烈,还会有派系晋升的明争暗斗,这让我很不舒服。”

石田医生的转行并非孤例。有调查结果显示,完成初级临床研修后直接进入整形美容行业的医生数量,在2022年达到198人,10年间激增约10倍,其中男性133人,女性65人,规模堪比两所医学院的年招生量。

日本的外科是保险诊疗,执行国家定价,医生收入封顶。但整形美容可自主定价,利润高,收入潜力大。另外工作强度也不一样。保险诊疗常需要应对急救、值班,经常性工时超长。而整形美容的工作时间相对可控。

38岁的藤井崇博曾是位前心脏内科医生,在挽救生命的急救前线奋战十年。“无论身心多么强大,都会崩溃”,继续工作下去肯定要牺牲家庭,于是在行医第十年转投美容医疗。如今不仅收入翻倍,还能与妻子和孩子共进早餐,闲时度假旅行。尽管有人惋惜其“浪费”了专业。”

但不是所有医生转型都能如鱼得水。NHK就采访了一位30多岁的男性医生,他在美容诊所高薪诱惑下,陷入了巨大不安。实习期积累的手术经验近乎空白,尤其对医美手术风险认知不足,特别害怕会出大问题。这位医生看的经历,也揭示了急于转型所引发的医疗风险。

年轻和中坚医生持续流失的现象,在重创外科等压力大的科室尤其明显。日本消化器官外科学会预测,二十年后该行业的医生数量或将减半。广岛大学医院从今年开始采取对策,为40岁左右的外科年轻骨干医生,每年多支付120万日元的特殊津贴。

看来,日本的医疗界也需要一场痛定思痛的手术,让医生们的付出有实质性的回报。另外,这种现象显然不只发生在日本,其他国家又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作者系涉日业务中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