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塑造金器一样塑造福祉人才的艺术家

东京福祉大学池袋校区,艺术福祉学部艺术福祉学科的教室内,片冈浩教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讲述色彩和造型的基础知识时,他语速舒缓,声音平和,尽可能让学生易于理解。但当他拿起画笔,走到熟悉的创作台前,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语言、表情、肢体,全情投入,传递着他对于美、艺术和育人的热情。

坚持,比天分更重要

采访的当天,片冈浩正在借助色彩和线条向学生展示“中国舞蹈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一眼望过去,他的衣服被各种水彩颜料和金属粉尘染成印象派的画布。如果不是对他有所了解,不拘小节、全情投入的片冈浩,一定会被误认为一线工人。

说起来,这位从日本艺术类顶级院校——东京艺术大学走出来的高材生,出生于东京都心皇居附近,是个地地道道的“江户子”。千鸟渊樱灿如云,是春日四月通学路上的风景;武道馆的宝珠顶,在宝蓝色的夜幕中与上弦月映成一首风物诗;九段坂那高灯笼上设计精妙、巧夺天工的金属构件,是浮世绘画中常常出现的背景。丰富的艺术遗存,厚重的历史余韵,让片冈浩徜徉美的海洋,如鱼得水,悠然自得。现在回想起来,他对雕金艺术的兴趣,或许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扎根。

“如果说东京艺术大学带给我最难忘的收获是什么,应该就是在我的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给予的启发。”片冈浩在东京艺术大学求学的那段时光是异常艰苦的。以卓越的成绩考入东京艺术大学,固然代表了专业创作领域对片冈浩艺术天赋的认可,但更意味着上下求索的艺术路才刚刚开始。

“从在东艺大读书时起,每天只睡两三小时,其他时间几乎全部用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年。”求学期间,片冈浩获得安宅奖等多个奖项。安宅奖是东京艺术大学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深广的奖项,能够从一众实力强劲、坚韧不拔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足见他的勤奋与天分。

即便如此,片冈浩不敢有丝毫自满。“一直到从事金雕创作大概第三十个年头时,有一件作品,是我耗费了一千多个日夜才完成的。直到这件作品问世,我才敢说,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艺术福祉叠合,促进社会治理

2011年,片冈浩进入东京福祉大学工作,此后陆续担任绘画基础、造型艺术、雕金创作等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在受聘于东京福祉大学之前,片冈浩已经在法国、韩国多地举办过个展或联展,也创立了自己的雕金工作室。在东京福祉大学工作期间,他还参与了鸭川等文化地标附属的设计项目,他对于艺术孜孜以求的热忱,从未消退过,

2023年4月,东京福祉大学艺术福祉专业的首届学生入学,片冈浩接手绘画、造型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相对于通常意义上的艺术或者艺术学,艺术福祉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艺术福祉对于构建和谐共赢的人际关系,对于全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培育兼具艺术和福祉两个领域的知识的专业人才,对于高龄少子问题日益深刻的社会来说,是一种明显的利好。

不仅是福祉类专业院校适合开展此类专业,艺术类专业院校也应该投入更多关注。但遗憾的是,放眼全球,开设艺术福祉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东京福祉大学以前瞻性的眼光增设了这一专业,让片冈浩倍感安慰。

艺术福祉课程正式设立后不久,记者曾前往东京福祉大学池袋校区进行采访。在片冈浩任教的艺术造型课上,记者注意到,为了让身后的学生看清楚起笔落笔的每一处细节,片冈浩以双膝跪地的姿势完成了男子胸像的素描演示。那种对艺术、对教育、对学生的纯粹的感情,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艺术,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前不久,片冈浩与公益组织Blined Project共同举办的一场公益活动,大获成功。活动中,残障人士可以借助一款名为Gramma的木质桌面游戏,感知物体的形状、角度、质量,在与游戏参与者共同创造平衡的过程中,交流看法,积累情感。“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人,都能够获得深度体验”,是该项目的主旨。

艺术福祉,面向社会大众,对于参与者的专业基础、创作天赋等主观条件不设门槛。在这个具有最大公约数的领域,“艺术的力量”“美的力量”,是人人可以感知,人人可以掌握的工具。在参与艺术福祉活动的过程中,无论学生也好,志愿者也好,普通民众也好,都能够找到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以及交流互动的幸福感。作为从事艺术福祉课程的教师,能够为社会输送此类人才,成为推动文明社会发展的一股力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技术迭代速度前所未有之快,引发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谈及3D打印、穿戴式智能设备不断刷新人类视、触觉体验,新技术是否会对雕金这门传统艺术造成冲击时,片冈浩表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始终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作为主体的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的传递与交流,才是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

后记

采访结束后的闲谈中才知道,眼前这位浑身上下无处不散发艺术气息的教授,曾在1987年的日本空手道格斗术锦标赛中,夺得全国第三的佳绩。或许,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无限可能的勇敢挑战,就是片冈浩投身艺术的根本动力。

福祉,给人带来温暖,艺术,赋予生活以色彩。如果,用好这两种概念的人,能够多一些,再多一些,“世界变成花园”就不再停在歌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