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日本年轻人正在“找死”

日本年轻人的活法真是越来越奇葩了。在日本,找工作叫做“就活”,寻找结婚伴侣叫做“婚活”,现在,四分之一的年轻人热衷于“终活”,难不成是在提前“找死”嘛?

日语中的“终活”是提前为生命的终结而做的准备活动,通常是一些行将就木的老人为自己最后的善终而做的一系列工作,其难易程度因人而异,但基本上都会包括整理个人物品、规划葬礼、撰写遗言,甚至提前拍摄遗照等一系列行为。

亲力亲为地给自己筹备葬礼,不仅需要心理上的准备,更要有资金上的筹备。据调查,近几年用于终活的费用逐年增加。例如2021年平均费用318万8188日元,2023年就涨到449万5757日元,到了今年,已经高达503万4040日元了,这让人感到颇有压力。某种程度上说,“没钱死不起”已经不是句玩笑了。

这份压力逐渐地投射到了年轻人身上。物价高,房价也高,生育率低,结婚率更低,再加上职场竞争,很多年轻人在思考人生方向的同时,也在考虑人生最终的安排。每日新闻在5月22日的报道中引用了日本葬仪公司的调查报告。在20至70岁的1500名受访者中,有24.6%的人表示自己已经开始在“终活”了,而在此其中20多岁的年轻人竟然占比达到26.8%,仅次于70多岁的老年人(48.0%),甚至超过了60多岁的群体(25.2%)

据此,有关“四分之一的日本年轻人正在终活”的新闻标题接二连三出现在网络平台。

这种看似反常现象的背后,却并非完全是消极的原因。根据该葬仪公司的深入调查,年轻人之所以跨越时空般地对终活感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参加过亲人的葬礼,由此引发了对人生终极的思考,比如:“当有一天我去世了,我能留下什么?”“如果未来有一场自己的葬礼,那么现在我是否可以做些准备?”也有相当多的年轻人是从经济压力的角度考虑,现在做准备,未来就可以给亲人减轻些负担。

同样是“终活”,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方式显然不同。写遗书、拍遗照、赠遗言,年轻人会用一种鲜活的态度去处理,反而没有离世前的沉重。因为无债一身轻,他们关注的反而不是所谓的遗产分配问题,而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意,避免让家人伤心难过。事实上,借助科技的力量,音容笑貌永存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生离死别的沉重与悲痛。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模拟逝者生前的图像和音频,即使故人也能进行对话,这在日本被称为“追思肖像”。它的研发者是Newzia公司,首席执行官柏口之宏解释说:“这是一种可以随时进行对话的数字人。”

除了这种虚拟的慰藉,还有现实的体验。比如专门为年轻人提供临终体验的临终小酒吧,这个创意来自酒店主人,他从事殡葬行业,见过了太多的“死别”,于是萌生了让人们在“生离”时候去感受终结,于是他开了这家店,让人们能够心平气和地交流死亡,也确实有顾客在那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年轻人对于终活的态度是日本葬仪文化改变的体现。调查显示62.6%的人并不希望家人为自己举办葬礼。传统的大型隆重葬礼逐渐被简化的仪式取代,比如家族葬礼或者直接火化的,都是年轻人倾向的简单低调的告别仪式。这也反映出日本年轻人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了更透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