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参议院选举热谈“外国人问题”的背后

东京的紫阳花在七月盛放,靛蓝与绛紫的花簇沿着皇居护城河绵延,倒映着玻璃幕墙折射的刺目阳光。2025年盛夏的参议院选举罕见地把“外国人问题”推至风口浪尖,恰似这场突如其来的夕立雨,将政治议题浇灌得愈发滚烫。

7月8日,日本法务大臣铃木馨的记者会,如同将棱镜置于强光之下。当他说出“让不遵守规则的外国人迅速离开”时,折射出的光斑刺痛了整个东亚。这位因“横滨月饼事件”引发伦理争议的官员,此刻正站在规则与人道的断层线上。他的表述让人想起新宿那些贴着“本格日本料理”招牌的居酒屋——菜单用繁体字标注“不含味精”,却在后厨悄悄使用中国产调味料。这种日式矛盾,始终裹着精致的糖衣。

日本维新会候选人在大阪街头演讲的画面令人难忘:他们指责中国游客在伏见稻荷大社乱丢御守,在京都地铁高声讨论行程,却对美军嘉手纳基地周边频发的噪音投诉置若罔闻。这种选择性焦虑,恰似涩谷交叉路口的红绿灯,永远对特定群体亮起禁止通行的信号。  

立宪民主党野田佳彦的“多元文化共生社会”主张,在长野县信浓町的民宿里遭遇现实拷问。斯里兰卡姑娘桑达马利在收容所的非人遭遇,与轻井泽别墅区拒绝菲律宾护工入住的新闻形成黑色幽默。当某些群体被贴上“劣质游客”标签时,那些真正破坏规则的外国人,却在日本社会的默许中继续他们的特权游戏。

福冈市议会那场关于“市立图书馆外籍管理员”的辩论,暴露出更深层的文化心理。支持者引用渡边淳一的文学理论,强调异文化碰撞的创造性;反对者则搬出教育委员会条例,将公共服务与血统绑定。这种争论让人想起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解说员——对欧美游客详尽讲解原爆穹顶,对中国团体却只递上多语种宣传册了事。

日本政府推出的“全方位管理外国人”计划,堪称当代社会的规训标本。从在留资格更新必须提交纳税证明,到手机实名制与签证绑定,再到国民健康保险与居住地严格挂钩,这套数字化监控网络,将每个外来者都纳入精密的规则齿轮。《日本华侨报》近日采访了名古屋经营中华料理店的中国人老林,得知他现在不得不每月向入管局提交燃气费单据,以证明自己没有“非法经营”。

这种严苛管理背后,是日本社会难以言说的集体焦虑。当东京大学教授询问韩国留学生“是否适应日本的高温天气”,当奈良鹿群因中国游客投喂而改变觅食习性,这些微观的文明冲突,最终都化作日本参议院选举中的政治弹药。自民党提出的“违法外国人清零”目标,与其说是政策宣言,不如说是对身份认同危机的应急处理。

暮色中的东京塔亮起霓虹,新宿站前依旧人潮涌动。戴着口罩的越南研修生匆匆赶往茨城县的农田,菲律宾护工在埼玉县的老年设施里轻声哼唱,中国留学生对着镜子练习敬语。这些外来者如同盛夏的蝉,在严酷的季节里完成生命的轮回,既带来喧嚣,也带来蜕变。

日本法相铃木馨说“建立有序共生社会很重要”,这句话本身就是个悖论。真正的共生从不需要强调秩序,正如紫阳花不会刻意选择绽放的时节。当日本社会将“规则”铸成冰冷的铁律,或许该听听那些在收容所逝去的生命最后的低语:所谓文明,不该是精密的钟表,而应是呼吸的海洋。此刻的骤雨已经停歇,但空气里残留的水汽,正在等待下一场关于人性的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