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411】在挂川城倾听东海道上的武士诗篇

作为一位痴迷于历史探访与文化行走的旅人,我曾开启过名为#纵断日本古城行#的系列旅程。或独自探访,或与好友翁道逵律师结伴,几年间竟已踏足日本五十余座古城。当然,这在日本现存的一万余座古城遗迹中,不过如沧海一粟。

7月5日,我与日本中国研究所所长杨多杰伉俪自东京启程,前往静冈县袋井市参加由著名茶学家、原爱知大学教授松下智先生主办的“喫茶巡礼in东南亚——触摸茶文化之旅”。在挂川车站转乘之际,站内展示的古城介绍如磁石般吸引了我的目光。向来奉行“行路遇景必探”原则的我,当即劝说多杰夫妇一起“搂草打兔子——带捎的”,做个顺道一访。于是,我们开启了这场与挂川古城的邂逅。

说起来那是1336年,中国处于大元王朝的至正二年,江淮地区遭遇特大旱灾,黄河改道加剧民生困境,朝廷颁布法令整顿吏治,一番折腾。邻国日本则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室町幕府在京都成立,进入“战国时代”武士阶级主导的乱世。1497年,当时骏河国与远江国交界的远州平原上,一座名为“挂川城”的石垣要塞悄然崛起。据《静冈县史》记载,此城由地方守护大名今川氏家臣朝比奈泰熙主持修建,其基座石垣采用独特的“栉纹砌法”,这种粗粝的砌筑方式不仅坚固,更暗含战国时代“防御至上”的生存哲学。

那时的挂川城,日本人如今把它称为是“边疆要塞”。从地图上看就可以知道,它北扼天龙川,南望浜名湖,东接骏河国,西通三河国,恰似一把锁住东日本水陆交通的钥匙。这种地理优势,让它在1560年今川义元上洛时成为关键补给站——朝比奈泰朝率领2000精兵攻克织田军鹫津砦,切断敌方粮道,却在著名的“桶狭间之战”后因主君战死被迫退守。这段历史,如今在挂川城二之丸御殿的隔扇画上仍然留有痕迹:画中武士铠甲的鲭节纹饰,正是今川氏家徽的变形。

其实,这里还曾是日本战国乱世忠义与背叛的舞台。1568年(永禄十一年),武田信玄入侵骏河,挂川城迎来命运转折。今川氏真退守这座城时,朝比奈泰朝为了稳定军心,亲手斩杀有谋反嫌疑的井伊直亲。这一杀鸡儆猴之举,却在《井伊家谱》中留下矛盾记载:一方称其“果断镇压叛逆”,另一方则指他“滥杀功臣”。这种历史迷雾,恰似御殿内那道保留至今的1861年地震裂缝——残缺中见真实。

后来,德川家康的登场,为挂川城注入新变量。1569年冬,他率军围城五月,最终迫使朝比奈泰朝开城。据《德川家康传》记载,家康入城后做的第一件事,竟是修复被战火损毁的茶室。这一细节,在二之丸茶室的“炉缘”上仍有体现:家康命工匠用桧木重制的茶炉,其纹理走向与原物分毫不差。这种对文化空间的重视,预示着挂川城将从军事要塞转向政治中心。

1635年,山内一丰对挂川城进行大规模改造。这位曾参与“关原合战”的藩主,把京都二条城的“书院造”风格引入远江。如今保存完好的二之丸御殿,便是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大广间的“附橱”设计,既可展示武士铠甲,又能作为文书收纳空间;白书院的“床之间”壁画,描绘着四季山水,其使用的矿物颜料至今未褪色。

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废藩置县令》,挂川城迎来新生。令人惊讶的是,这座武士之城并未被拆除,反而被改造为“挂川寻常小学”。据《静冈县教育史》记载,当时的改造方案颇具创意:天守阁被用作礼堂,御殿的十二个房间分别改为教室与实验室,甚至茶室也被保留为“茶道教育室”。

这种转型背后,是时代巨变的缩影。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东海道线开通,挂川站成为连接东京与大阪的枢纽。此时,城下町的武士住宅区开始出现西式建筑:清水银行、报社、百货店鳞次栉比,而挂川城则成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象征。

1945年,太平洋战争的硝烟未散,挂川城却已满目疮痍。幸运的是,主要建筑因采用桧木与榉木结构,虽遭火攻仍保留主体框架。1951年,静冈县政府启动“挂川城复兴计划”,一个大胆的决定被写入方案:完全复原江户时代的木构天守。

这项工程耗时43年,其间发现诸多惊喜。1967年,工人在拆除临时支架时,意外发现一批江户末期的文书,其中记载着藩主与茶人之间的交流细节;1982年,天守阁顶端的“鯱”装饰被修复时,工匠发现其内部竟藏有1603年的祈愿文书。这些发现,让挂川城的复兴超越了建筑层面,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历史重构。

在挂川城麓的二之丸茶室,我们看到女茶人山田老师取出家康时代遗留的“宗三瓜纹”茶碗,为游客点一碗薄茶。当抹茶粉在茶筅下泛起泡沫,庭园里的青苔与白砂突然有了生命——这方1994年复原的枯山水,其砂纹由山田老师亲手梳理,正如她所说:“武士每天整理心绪,我们每天整理砂纹。”

这种对“日常性”的坚持,让挂川城超越了单纯的历史遗迹。现在,当游客在茶室外的连廊漫步时,或许会遇见一群身着忍者服饰的导览员——他们在此巡游,用火绳枪表演重现江户时代的“城祭”。这种古今交织的场景,恰似茶室中那枚同时刻着家康徽章与明治年号的茶罐,诉说着一个民族在传统与现代间的永恒对话。(2025年7月8日写于东京乐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