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电子屏上跳动的红色数字如同樱花飘落般连绵不绝。
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犹如暗夜灯塔。花旗集团的经济惊喜指数定格在+25.7的鲜红刻度,这个数字不仅超越了日本(+12.8)的稳健,更将美国(-5.3)的黯淡衬托得格外刺眼。当华尔街还在为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争论不休时,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悄然绘出一条上扬曲线:5月6.4%的同比增速,较4月5.1%的增幅再添新柴,更将市场预估的5%预期远远甩在身后。这组跳跃的数字背后,是上海南京路商圈周末日均30万人次的客流,是成都太古里新开业的潮牌店前排起的长龙,更是中国消费者用实际行动书写的经济信心宣言。
东京精密的股价曲线恰似一面明镜,映照出中国需求对日本制造的强劲牵引。这家半导体设备巨头在华营收占比高达三成的企业,其股价在6月27日创下11个月新高,恰似一艘在中国经济海域中破浪前行的巨轮。更值得玩味的是,以TOPIX500成分股为样本构建的“中国需求指数”,在经历4月下跌30%的寒潮后,竟以每月12%的复利增速强势反弹,如今已与欧洲需求股指数并肩而立。这种戏剧性的V型反转,恰似钱塘江潮的起落,昭示着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韧性的重新定价。
政策东风的吹拂更添暖意。当中国领导层在2024年末宣布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东京市场的神经就被悄然牵动。设备更新补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如同精密齿轮,咬合着日本制造商的产能链条。瑞穗证券王申申的测算显示,仅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就带动中国市场新增需求120万辆,这个数字恰好等于广岛工厂两年的产能储备。更令人玩味的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的戏剧性转折——从145%的峰值骤降至30%,这种政策过山车反而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市场红利:中国出口企业借势完成技术跃迁,日本零部件供应商则在这场升级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在东京湾的晨雾中,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藤代宏一指着信贷冲动指标的陡峭曲线,这个衡量新增贷款与GDP比值的先行指标,正以2014年以来最陡峭的斜率向上攀升。历史数据显示,当中国信贷脉冲发生方向性转变时,日经指数往往在6-12个月后呈现镜像走势。此刻,站在4万点高地上的日本股市,似乎正在等待那股东风越过东海后的二次加速。
当然,资本市场的狂欢从不缺乏理性的注脚。PGIM日本鸭下健的警示言犹在耳:“外需制造业的触底反弹虽提前到来,但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暗流仍在涌动。”的确,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突破15%,当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开始装配东京出租车,这种产业竞争的微妙平衡,或许正是日本企业需要审慎应对的新常态。
暮色中的皇居外苑,护城河水静静流淌。在这片见证过明治维新与泡沫经济的土地上,中国经济的脉动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资本市场的叙事逻辑。从东京精密的厂房到银座的奢侈品专柜,从关西机场的货运站到北海道的渔港,中国需求不再是抽象的经济数据,而是化作订单、客流与投资信心,在东瀛大地上书写着新的增长故事。当4万点成为新的起点,这股东风究竟能将日本股市托举至怎样的高度?或许答案就藏在下一份中国PMI数据里,藏在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消费季中,更藏在两国经济深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里。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