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巅的云雾尚未散尽,七国集团峰会的硝烟已悄然弥漫。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会场外的即兴发言,如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远比会议公报更引人注目。这位以“推特治国”著称的领导人,在G7的棋盘上投下了一枚充满变数的棋子。
回望历史长河。1997年,叶利钦端着伏特加走进丹佛峰会的场景,曾被视为冷战铁幕徐徐落下的象征。那时的俄罗斯,带着新生的迷茫与渴望,试图在西方主导的俱乐部里寻找位置。特朗普此刻的追忆,与其说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不如说是对某种“完美秩序”的想象——在那个想象的图景里,俄罗斯仍是西方世界的“迷途羔羊”,而非如今剑拔弩张的地缘对手。
将俄罗斯重纳入G7的构想,暴露了西方世界深层的认知困境。他们似乎始终在寻找一个“可控的俄罗斯”,就像驯兽师期待猛虎褪去利爪。但历史早已证明,地缘政治的棋局从不存在永恒的盟友或敌人。当特朗普说“普京当时不是敌人”时,他或许忘记了正是这种非敌非友的模糊定位,让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中付出了惨痛代价。将战争的根源简单归结为俄罗斯的缺席,无异于用创可贴治疗动脉出血,既忽视了结构性矛盾,也低估了历史积怨的重量。
中国议题的突然闯入,吹散了G7精心布置的议程帷幕。特朗普那句“不是个坏主意”,与其说是深思熟虑的战略构想,不如说是直觉式的权力再平衡尝试。在全球化深度绑定的今天,将中国排除在重大经济决策之外,无异于在数字时代坚持用算盘计算GDP。西方世界对中国心态复杂,既渴望借中国之力维持世界经济的韵律,又恐惧镜中倒影会打破既有的权力格局。这种矛盾心理,在G7峰会的联合声明中化作含糊其辞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在特朗普的即兴发言里变成欲言又止的“好主意”。
G7的困境恰是旧秩序衰微的缩影。这个诞生于冷战余晖中的俱乐部,曾以“自由世界灯塔”自居,如今却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全球治理等新课题前显得力不从心。特朗普的“俄罗斯情结”与“中国遐想”,本质上都是对旧秩序的挽歌式修补。当新兴经济体的GDP总量悄然超越传统七国,当气候变化以飓风与野火的形式叩击门扉,任何试图将世界装进旧框架的尝试,都注定是堂吉诃德式的冲锋。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或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纠结于G7还是G8、G10的数字游戏,而在于能否以更开放的胸襟,在多极世界的交响乐中寻找新的和弦。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