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应认识并发挥自身的文化力量

有一本书名为《海外华人的力量》,着重探讨了海外华人的政治力量、经济力量,特别强调了在这个积累、显示力量的过程中,“和平,是海外华人的最大特征”。读后让人受益匪浅。但是,仔细想想,海外华人除了政治力量、经济力量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力量呢?也就是说,在这些“硬力量”之外,是否还有“软力量”呢?答案应该是:有!这种力量就是——文化力量。

3月28日魂归故里的旅日老华人王克昌,晚年不再愿意别人称他为中华料理店经营之神,尽管他在日本36个大中城市里都开设了正宗中华料理的“天津饭店”,他拿出相当的财力在国内外各类学校里设立奖学金,受益者超过万人。曾经被喻为“办学三贤”的旅日老华侨吴锦堂的后代平成彦,如今也在神户手执教鞭,专门给从中国归来的日本战争遗孤的后代教授日语和中文。新华侨、日本太阳升集团总裁吕娟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在经济上富裕以后,就要办文化的事情”,她已经把在日本推广中华文化当做自己的“主业”了,这样也才有了与日本电视媒体的“大腕”TBS电视台的合作,让中国“舞神”杨丽萍在日本的公演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所有这些华侨华人通过自己的经济力量发挥出来的文化力量,正在日本社会以及旅日华人社会产生着“随风潜入夜,细雨润无声”的影响。

认真说来,海外华人文化力量的发挥,并不一定要完全依托经济力量。因为人的行为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观念的表现。海外华人在居住地与其他居民交往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会展现中国的文化。当然,拥有经济力量后,将其注入到文化力量中,会产生一种更大、更强的“合力”。这里想强调的是,海外华人本身就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自身也应该有一种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只有这样,传播起文化来,才会更有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还应该指出,海外华人在发挥“文化力量”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出口”文化,同时还有吸收外国文化、融合中外文化的功能。这种吸收和融合的重要性,并不在传播中华文化之下。许多老华侨、华人之所以能够在异国他乡取得成功,这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