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昭奎教授东京讲演

4月30日,日中交流研究会举办了紧急专场讨论会。就日前发生在中国的抵制日货,抗议日本教科书等问题的示威游行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大会特邀中日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演讲,对中国人的反日情绪进行了多角聚焦。其中,正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做客座教授的冯昭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精彩的讲演。

他的讲演题目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期待”,从这次中国发生示威游行的理由出发,对中日关系,乃至日中两国政府都提出了一些期待和建议,让听者收益匪浅。 他认为这次中国发生的反日游行示威是源于积累在中国人心中对日怨恨的一种总爆发,同时也是构造矛盾的总爆发。所谓构造矛盾就是目前日中关系中得到普遍认可的“政冷经热”现象。同时由于历史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现实中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使得中国人的对日感情犹如被浇上油一样,一触即发。更重要的是,冯教授指出,这次中国人民的示威游行暴露出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那就是存在于两国政府与民间之间的“民族主义”正在发生着无法控制的冲突。具体地说就是存在于日本的国家主义与存在于中国部分国民之间的国家主义发生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危险,也很不利于两国之间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当然,冯教授并不排除海外社会对中国民众产生的影响。指出,由于资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海外民众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也刺激了中国国民的对日观,直接或者间接地都对反日示威的发生产生了一定的诱因。

最后,冯教授分别对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提出了改善日中关系的要求和期待。他说日本应该和中国共同来克服“政冷经热”的现状,创出一个“政温经热”的局面。同时,要强化和重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日本如果想要考虑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那就要认真解决历史问题。对于东海问题要转变思维,由政治优先转化为经济优先。达到这些目的可以以解决靖国神社问题为突破口。此外,他还提出中国政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努力,转变爱国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将国家由抽象转为具体。同时要大力提倡国际主义,扩大对日交流增进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