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以其地利之优势,没用多久就成为了重要的对外开放通商口岸。二十世纪初,更以其工业化、商业化,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近代经济文化大都市。“东方巴黎”、“东方不夜城”就是那时对极尽繁华的上海的昵称。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上海又再度崛起,她承载着辉煌过去的同时,也正以其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向世界展现着其崭新的风姿。毋庸置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必将成为一颗照亮世界的真正的“东方明珠”。
笔者旅居上海,随着对这个城市了解的加深,越来越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充满希望的古老的新都市。说其古老,是因为,如果你站在外滩,循着清晨黄浦江上的汽笛声望去,恍惚间,依稀能看得到张爱玲和她的上海公寓;依稀能听得到悲情歌星周璇那优美、伤感的歌声;依稀能看得到黄金荣、杜月笙上海滩的跋扈岁月;依稀能看得到孙中山故居、周公馆、张学良公馆、刘海粟故居的当年的辉煌……说其新,不是吗?文学泰斗巴金先生就活生生的依然在见证着过去与现在,姚明、孙雯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体育的希望。风姿各异的浦江两岸那高智能化写字楼;耸入云霄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无不印证着中国上海的崛起和强大;纵横交错的环市区高架道路,正把上海急速的带入这个世界的最前沿。
旅居上海,与上海人做着真正的零距离接触,对上海人的优秀之处,越来越钦佩不已。比如:上海人的理性、上海人的精明、上海人的品牌意识、上海美眉的无可挑剔的打扮等等。但如果,上海人再能克服一些陋习,那么,无疑上海人是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犹太人的,尤其,今日之上海,已不仅仅是上海人的上海,也不仅仅是中国的上海,而是世界的上海。这个世界的资本,正蜂拥着涌入上海,以图通过上海来赚钱并认识整个中国,上海人表率之重负,不容忽视。
笔者认为,上海人首先要改的陋习就是对交通规则的忽视、漠视,不要说过马路时乱闯红灯,有的路段,一年365天几乎就是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的海洋、大杂烩。鸣笛声、叫骂声从不间断,看看上海平均每天4人每年平均1200人以上死于交通事故的纪录吧!难道还不够怵目惊心吗?难怪香港人说上海人是以自杀方式过马路的。其实,并不是所有上海人都忙到要用自杀方式过马路吧!至于,从公交车窗向外扔东西,出租车司机向车窗外吐痰,则更是司空见惯了,几乎所有的在沪老外都对申城的交通目瞪口呆而又无可奈何过。上海人呐!别忘了乘车的既有外地人也有外国人,维护上海和上海人的形象,就从自己做起吧!
精明如果用在贪小便宜上,就是大材小用了,偶去菜场,也会看见身着睡衣,藏把小弹簧秤的上海女人双眼目光灼灼的与卖菜小贩讨价还价的精彩画面,基本上是买好了一斤青菜,然后再顺手拿上一把,再用自己带来的小秤秤过一遍,才会心满意足的离去。虽是小事,也不敢说是陋习,但总觉得素质有点问题。
上海男人常被誉为细腻有余,阳刚不足。做饭洗碗、拖地洗衣;上公交车为夫人占座(决不让老弱病残的);周末,系上围裙,在夫人搓麻、逛街的同时,努力当好家庭主“夫”。责任尽到了,绅士做成了,上海男人是不错,可总是觉得就是缺少那么一点胆气和魄力。也只所以当一把手的上海男人就是不多,如果能做到既是不打老婆的五好丈夫,又是具有男子汉大丈夫气概的须眉,上海男人就更完美了。
再来看上海女孩儿,没有人会怀疑,上海女孩儿是最会打扮的,不信你看街上的任何一个女孩儿,哪怕是几十元的服装,也会被她们非常得体的搭配在身上,妆化的更是柔媚入骨,一根眼睫毛都不会乱的。可上海女孩儿也是公认的好逸恶劳,又喜欢吃的好穿的好,崇洋迷外已到了不仅仅是哈日、哈韩,只要是老外就哈的悲惨地步,说其悲惨,是因为已有不少沪上美眉,被我们第三世界的非洲兄弟们骗财骗色的先例。而晚上的酒吧、宾馆里也不时的会看到跐高气昂的日本乡下欧鸡桑挽着孙女般发嗲的女孩儿进出的身影。真不知,沪上的美眉们何时才能从崇洋媚外的怪圈里走出来,但也蛮难的,不是吗?女儿嫁个外国人,老爹老妈眉开眼笑,如果嫁个外地人,老爹老妈都哭眉丧脸。
上海人还有一个陋习,就是看不起外地人,把外地人统称“乡下人”,骨子里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优良品种,更有严重的,简直就不把自己当中国人。其实他们忘了,真正地道的上海人都是上海郊区农民变来的。上海人如果不改此陋习,就永远不会改变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的命运。
综上所述,历史把机遇又一次给了上海,上海才有了今天,而今天的上海,已绝不仅仅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了,而是整个中国的上海。认识到这一点,并克服自己的陋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真正的国人表率的上海人。笔者认为,这才是上海人应该提上日程考虑的问题。(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