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过去相亲,一般男女当事人是不能见面的。男方父母看中女方,则由媒人牵线搭桥,然后双方长亲见面议亲,一切由父母长亲包办,要到新婚之夜揭起盖头来,新娘和新郎才能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活络一些的地方,则由双方父母或媒人把当事人双方带到热闹的集市或庙会上,远远的由媒人一指,然后双方偷偷互相瞥上几眼,其实也就能瞥个朦胧,称之为“背看。”遇上男方有踮脚斜楞眼儿等生理缺陷,就不一定“瞥”得清楚;严重者,再碰上某些父母和媒人沆瀣一气,弄个替身来指鹿为马,女方就只能等到洞房花烛时才发现上当受骗,然而米饭闷熟,“从一而终”的习俗就逼得她们只能选择凑乎着过了。
无独有偶,在江户时代的日本,连双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结婚的例子也很多,不过一般那都是武家社会的上层如大名(诸侯)看上下属家的女子,或为了派阀的合纵连横来结姻亲。当事人双方也是等到婚礼当天才能面对面。而且大名们如果发现新娘不合心意,在当时一夫多妻的武家社会里,他们还会以此为借口再娶二房三房,直到满意为止。
与武家不同的是,普通人家则比较开化,当事人双方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婚姻了。但却是需要“仲人”(媒人)把双方的家庭状况互相介绍,如果有意,则进行下一步的“见合”(相亲)。所谓的“见合”却也不是当事人双方对面直接对眼,而是由仲人找个神社或寺庙的茶屋,当事人双方隔得远远的互相瞄上个一眼半眼,满意了就进行下一项的“结纳”(定亲)。定亲仪式是必须有的,因为仲人要收聘礼的十分之一做报酬呢。
时至今日,与时俱进的年轻人早已是恋爱自由了。不过也有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从而造成个人时间减少而恋爱不上的群体存在。于是乎,就还得由父母求媒人来撮合婚事。而由于媒婆队伍严重不足,精明的商人由此看见商机,就琢磨着开媒婆公司把保媒拉纤事业做大,于是,婚姻介绍所应时而生,虽然这玩意儿开遍中国大江南北,但感觉生意好像不是太红火,估计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中国男子大都认为去婚姻介绍所那是掉面儿的事儿,而女子去那地方无疑等于告诉人自己嫁不出去。
这方面感觉邻邦就明显优于我们,日本人由于工作紧张没时间找另一半而又忌讳吃公司的窝边草,而且也没有我们的面子观念,认为找婚姻介绍所省时省力是何乐而不为之事,所以感觉日本的婚姻介绍所事业就红红火火。不过据说,收费亦是相当不菲。
近年来流行电视相亲,日本电视相亲节目早已存在,现在时不时的还整一场,但总体感觉不温不火。相反,国内的各地方电视相亲节目却上演得如火如荼。最近,中日又都开始流行“婚活”,查了一下,国内释义其为:拿出找工作的劲头投入到婚姻活动中去。听着怎么都觉得有那么点悲壮之感。而日语释义就是简简单单的“婚姻活动”,显得就很平淡。不过,到底是邻居,感觉在古今相亲活动上,中日所采取的传统与现代做法,虽然或多或少有些不同,但大抵还是相似的。毕竟是“一衣带水”嘛!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4/18 |
|
![]() |
2025/4/11 |
|
![]() |
2025/3/24 |
|
![]() |
2025/2/19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