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人们大多认为其屡屡失策。但现代史学家大木毅认为:“尽管存在根本性错误,即贸然发动一场无法获胜的战争,但作为一支自明治建军以来历经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实战的军队,其作战计划不可能全部失败。”为什么如此说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南方作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陆军的战绩并不尽如人意,比如有的部队在南海孤岛成建制覆灭,有的前线将士因补给断绝被遗弃在深山密林。后世之人看到这般景象,难免会觉得评价日本陆军作战毫无意义,甚至怀疑其对美作战是否真如司马辽太郎所感慨的那样:不过是将士兵撒向太平洋诸岛任其自生自灭。但需要指出的是,事实上,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于大陆及岛屿防卫中实施的某些作战,即使是今天,仍得到了许多外国军事专家的肯定。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南方作战的案例,从战略与作战关系的角度试析一下。
首先,在进入正题前,有必要先就“战略”“作战”“战术”三个概念分别加以说明一下以避免混淆。一般来说,在日本自古以来进行战争的思维框架中,只有决定战争胜败之策的“战略”和作为有力推进战斗之法的“战术”。但到了近代日本,随着国民军与普通兵役制的出现,催生了庞大的军队,战争时空维度急剧扩大。与此同时,仅靠“战略”与“战术”的二分法已难以充分理解或执行战争,于是被认为需要在二者之间设立“作战”这一概念,即为落实赢得战争的“战略”而策划部署“作战”方案,进而为在战场上为实现“作战”目标而运用“战术”。如此拆分并重新组合“战略”“作战”和“战术”,应该能一目了然它们在战争中各自担当的角色了。
那么,日本陆军在开启太平洋战争时采取的是何种战略呢?后来解密的一份1941年11月15日第69次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决定的文件,即《关于促进对美英荷蒋战争终结的草案》,让世人感到惊讶了,惊讶的是一反日本人的暧昧本性,这份文件清晰明了的让我们看到了日本人制定战略作战计划的明确、严谨与详尽。这份文件至关重要,它表明了日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追求的战争目标及设想的战争终结方式。该“腹案”内容可谓是面面俱到,绝对可视为是一份清楚阐明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定位的权威性文件。
从文件开头“方针”部分的引文“迅速摧毁美英荷在远东的根据地以确立自存自卫,同时以更积极措施促进蒋政权屈服,与德意协作先谋英国屈服,致力使美国丧失续战意志”中就可以看出,且不论是否可行,正如前文所示,日本当时明确的战略就是通过对中国和英国实施打击,以促使美国放弃对日本的继续作战。
那么,该战略要求采取何种“作战”方法呢?后续的“要领”部分写道:“帝国遂行迅捷武力战,以摧毁东亚及西南太平洋美英荷根据地,确立战略优势态势,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及主要交通线,整备长期自给自足态势。”也就是说,该战略要求陆海军实施攻占南方资源地带,以确保该地区及区域内交通,并构筑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坚固防御态势的作战方法的计划。当然,这里所谓的自给自足估摸着就是抓小鸡抢粮食的强盗逻辑。
基于上述战略,大本营陆军部精心策划了南方作战战术。当时东亚及西太平洋联军主要据点包括英属马来半岛,及其要冲新加坡、美属菲律宾、荷属兰印(荷属东印度,大致相当于今印度尼西亚)。日军分别向这些地区派遣了由山下奉文中将司令官率领的第25军,以及本间雅晴中将率领的第14军和今村均中将率领的第16军。但就实际的地面部队而言,进攻方日军并非占绝对优势。由于日本陆军需要在中国维持漫长战线,同时为防备苏联必须在中国东北驻扎关东军,因此,即便是这场关乎国运的所谓的“南方作战”,也只投入了相当于11个师团的兵力。当时日军师团总数达51个,可见远未全力投入。而该战区联军师团达到了10个,所以,单就兵力而言联军并不逊色于日军。不过,由于日本海军击溃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和英国东方舰队,掌握了制海权,使得陆军得以充分发挥先发制人的优势。第25军和第14军率先开始攻占马来和菲律宾,至1942年初,第16军着手占领兰印。随后,武力进驻泰国的由饭田祥二郎中将司令官率领的第15军又伺机攻占了缅甸。
仅从以上的战略部署、作战策划和战术运用来看,日本军方策划的南方作战确具精密结构,它通过同时实施马来作战与菲律宾作战以遏制联军协同作战,并通过在时间与空间上分阶段作战以节约兵力(例如第14军在菲律宾战局已定时,抽调整编第48师团移交第16军用于兰印作战)。此外在战术层面亦有多处亮点,如在马来西亚作战中坦克部队的单点突破与后方急袭,攻占兰印时的空降作战等等。可以说,南方作战是基于合理的战略和精致的作战计划,以及巧妙的战术三者的完美结合之产物。1942年2月16日,昭和天皇在接见内大臣木户幸一时谈及:“虽接连取得赫赫战果,但朕屡次言及,此实因最初慎重充分研究之故。”可见,话里话外昭和天皇对南方作战结果也是非常满意的。
上述只是介绍了南方作战的日本陆军之战绩,实际上,从其在日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一直到奇袭珍珠港,日本陆海军都曾取得过辉煌的战绩,但正所谓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这个具有几乎堪称完美作战能力的日本陆军,短短两年后却上演了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惨败,并最终导致昭和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不过,值得让人玩味的是,在东京大审判中,日本战犯集体“玩暧昧”,居然到最后找不到一个肯振臂一呼自己就是头号战犯的罪魁,而是把所有侵略决策全部归咎于“氛围”,是当时的所谓“氛围”才让他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血腥的战略决策、作战计划,可谓滑天下之大稽之极致了。
日本人以暧昧著称于世,但无论是从南方作战的战略部署,还是作战计划的制定,乃至战术的精雕细琢,完全看不出日本人暧昧来。这哪是凭着“氛围”做事儿的民族,不过,到了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日本人就集体玩暧昧讲氛围了。可见,这是一个把精于算计玩到了极致,把暧昧也玩到了极致的民族。原来如此!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10/7 |
|
![]() |
2025/10/4 |
|
![]() |
2025/10/4 |
|
![]() |
2025/9/6 |
|
![]() |
2025/9/6 |
|
![]() |
2025/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