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的东京,桂花飘香。东京中国文化中心的大厅,茶烟袅袅,来宾缓缓而入。一场以茶为名、以历史为念、以两岸情为魂的“两岸茶文化交流活动”,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悄然展开。
受邀而来的,不只有专家学者、艺术名家和文化团体代表,还有许多在异乡生活的华人华侨。他们因一片茶叶、一段历史,重新坐到了一起。全日本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协议会会长李云书致辞,让整个会场瞬间沉静下来——他提及1945年台湾光复那日台北公会堂的钟声,仿佛隔着八十年岁月仍在回响。他说,那是回归的钟声,也是结束殖民统治的钟声,更是两岸百年悲欢的交汇点。

历史并不冰冷,它常常藏在情感深处。无论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文字,还是雾社山谷荒草间的烈风,抑或是无名者在海峡两端燃尽的一生,这些,都让“台湾光复”不是一条冷冰冰的史实,而是一段刻在民族记忆中的余温。李会长的讲述没有激昂的喧哗,却像老茶沉香,在话音落下后,久久回味。
随后,名誉会长郑正权先生用平静的语调,补叙了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历史脉络。他说,历史从不迎合喧哗,也不会纵容遗忘。台湾光复证明了一个朴素而坚定的道理:任何割裂民族的企图,看似声势浩大,终究敌不过历史的脚步和人民的意志。

茶席之上,语言渐渐退为背景,茶香开始成为主角。东方文化交流协会高山英子理事长说得很美:茶是更温柔的历史。她说,两岸虽隔着海峡,但在茶的世界里,却共饮同一山川的雨露。从福建武夷的岩骨花香,到台湾阿里山的云气高风,从西湖龙井的清冽,到台湾乌龙的甘润,茶叶在两岸之间飘散,却始终归于一个字 ——“缘”。

中国茶文化学者、日本中国茶研究所所长杨多杰应邀举办讲座,将茶从杯盏中带回山林与历史。他讲台湾乌龙如何从唐宋茶脉中蜿蜒而出,又如何与海风、火候、山场一起,酿成独有的台湾风骨。观众听得安静入耳,连连赞叹。
紧接着,台湾茶艺师小林凉子的演示,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她的动作清简,恬淡,仿佛山风入袖;而大陆茶艺师金洪连则以“清、和、敬、美”的节奏,将茶道之礼缓缓铺展,茶汤入盏,仿佛将海峡两岸的距离,也一并收拢于指尖。

当观众走近茶席,亲手捧盏,舌尖触及茶汤的那一刻,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柔软自然交织。没有口号,也不需要高声宣誓,茶香本身,就是最温和,也是最有力的语言。
有人说,茶凉即散。但中国人的茶,从来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记得,为了凝聚。今天的这场相会,没有激烈的辩辞,也没有情绪的宣泄,而是告诉世人:在喧嚣的海外世界,仍然千千万万的华侨华人愿意端起茶盏,静静怀念台湾光复80年的历史,默默地推动着祖国的早日统一。

茶尽人未散。窗外秋风起,院中桂花落,海峡虽未桥连,但品尝着茶点——月饼并且举起茶杯时的那一句“来,再添一盏”,已胜过千言万语。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10/7 |
|
![]() |
2025/10/4 |
|
![]() |
2025/10/4 |
|
![]() |
2025/9/6 |
|
![]() |
2025/9/6 |
|
![]() |
2025/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