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你置身日本的街巷,市井的生活,你才会真正懂得日本实体经济有多火热。
当国内民众习惯网上消费的时候,一衣带水的日本却在实体店迎来了门庭若市的热闹。根据日本入管局在6月18日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5月,来日本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累计1814万人,超过了去年同期的1464万1780人。这其中,韩国游客相比去年增加了11.8%,多了82万5800人;其次就是中国游客增加了44.8%,比去年多了78万900人。
吸引这些海外游客不远万里来到日本的,除了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之外,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实体店。如果说前者是妇孺皆知的“观光经济”,那么后者就是日渐崛起的“线下经济”。在国内,电商经济已经发达到了“宁肯溜达菜鸟驿站,也不闲逛实体门店”的程度,中国游客却在日本各类商场闲庭信步。据统计,2024年外国游客在日本总花费折合人民币大约是3760亿元,其中,中国游客人均消费1.3万人民币,彰显大方。
消费上万的原因并不是简单的物价高,而是门店多。根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人口1400万的东京都,光饮食店就有6万6000家,是伦敦和纽约3倍。而根据帝国数据库的统计,截止2024年9月,日本共有4万5284家百年老店,在全世界排名第一,2025年还要再增加约2000家。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自然不是单靠海外游客的光临,而是源于本国民众消费力的支撑。
尽管在亚马逊等电商的引领下,网上购物也成为消费模式之一,但直接接触商品、现场试用比较、享受店员服务,这些都是线下消费才能获得的体验。更何况,任何一家商场各具风格的布局设计,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摆列,以及优质便利的配套服务,甚至和家人朋友一起闲逛的惬意,都是线上购物无法提供的情绪价值。
换言之,日本的线下经济之所以如此之强,打赢的不是“商品消费”,而是赢在了“体验消费”。从新宿、道顿堀那种奇观式的烟火气街区,到大阪梅田、东京涩谷人山人海的百货商店,哪怕早早地关门谢客,也依然获得民众的拥趸,人们甚至习惯了晚上9点“啥都没了”的寂寥,也依旧期待早上9点才开始的“一站式购物”的热闹。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的生物钟没有改变商场的营业时间,相反,后者反而影响了前者的作息时间。
当无处可去不知所逛的时候,“站商圈”就能提供一站式的便利和惬意。日本所有的大城市,都以轨道交通枢纽车站为中心来集中商场、写字楼和酒店,配套的除了各国风味的餐饮店,还有书城和便利店,对于年轻人来说,车站是一个随时可以约会的地方。
日本线下经济的构建固然有传统文化的酝酿和本土品牌优势的支撑,但在某些方面也给中国的实体商业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借鉴。
从立法上,日本线下经济秉承的是“协调大型零售店与周边社区生活环境和谐共存”的原则,要求开设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型店铺时,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其对交通、噪音、垃圾处理等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充分听取当地政府、商会和居民的意见;同时还要求保护中小零售商的商店街模式,充分满足各个收入阶层的购物需求。
从设计上,日本线下经济的真正中心不是市政广场,而是中央车站。例如,东京站和京都站这类大型车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综合体,集交通枢纽、伊势丹百货、专门店、餐厅、酒店、剧院于一体。这种模式将海量的通勤、换乘和旅游客流无缝转化为消费客流,其效率之高是任何线上引流都无法比拟的。“车站即中心”的商业模式行之有效地保障了区域性线下经济。
线下经济以体验价值为核心,包含了经济结构、城市规划、消费文化等诸多方面,并且长期演化才能实现成熟和完善,对于中国线下经济而言,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10/7 |
|
![]() |
2025/10/4 |
|
![]() |
2025/10/4 |
|
![]() |
2025/9/6 |
|
![]() |
2025/9/6 |
|
![]() |
2025/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