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之神”王永庆去天国遨游了,走的有些匆忙,走的有些不安,走的时候尽管是92岁的高寿,但还是令后代晚辈、各界各层扼腕长叹、痛惜连连……
王永庆走后,台湾首富郭台铭用“艰、苦、卓、绝”四个字来形容王永庆的一生。他所说的“艰”,是指王永庆一生相信公理正义,不投机、不取巧,为打破体制,坚持做“对”的事。他所说的“苦”,是指王永庆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5 岁就捡煤卖钱补贴家用,年幼丧父后,每天扛50公斤饲料回家养猪外,卖茶、卖米,之后开碾米厂逐步发迹的奋斗过程。他所说的“卓”,是指王永庆在产业领域内,是推动“合理化”管理的最佳典范。台塑集团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合理化企业精神,并执行长达50年以上,是企业绝无仅有的表率。他所说的“绝”,是指王永庆在台湾产业界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应该说,这种概括是准确而形象、传神而到位的。
其实,让人更加心动的还应该有王永庆对家园故土、对祖国大陆的那片深情。
近在今年5月14日,王永庆得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立即决定捐赠人民币一亿元,对遭受灾难的同胞略尽绵薄之力,使灾民能在灾难中尽速站起来,恢复正常生活。他说,“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何况我们是乡亲。”
近在今年9月,很早就主张两岸应开放“三通”的王永庆再一次提出建言,表达对两岸交流速度缓慢的不满,呼吁马政府加速两岸交流脚步。当然,没有人会料到,这竟然成为王永庆对两岸问题的最后一次建言。
如果说得远一点,那就会正如台湾《联合晚报》社论所说的那样,两岸关系解冻,王永庆已经七十岁,但他毫不迟疑,积极规划开拓大陆的生产机会。虽然因为无法控制两岸诡谲的政治风向变化,导致海沧计划难以实施,然而那样的眼光与气魄,在那个时代,还是难寻匹配的。
其实,在王永庆等待两岸早日实施“三通”的希望落空后,他并没有悲观绝望,反而以个人名义数度进出祖国大陆,持续为台塑集团在大陆的投资进行布局。
2000年时,王永庆以个人名义在福建漳州兴建漳州电厂,消息传出后喧腾一时,甚至引发台湾相关单位关切。同年11月,王永庆更是公开表示,“‘三通’都在通,通有什么危险?没有什么危险,政治的话会更安定,更方便节省,‘三通’的话,我们的竞争力会更强化起来。”经营之神这番话,一语道破扁政府时代的“锁国迷思”!
2001年9月,王永庆发表题为《正视台湾经济处境,采取必要对应措施》的万言书。在这篇长达4万多字的文章中,王永庆强调指出,台湾执政者如果一意孤行主张“台独”,将为台湾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在谈到“一中”问题时,王永庆指出,“今天最主要的问题是,大陆主张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世界各主要国家也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在这样的国际现实之下,台湾必须顺应国际主流思想”。
2003年,王永庆在给台湾“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周年庆典的贺信中有这样的表述:处于当前地球村正在加速成形之时,两岸人民所共同面对的种种严厉挑战已经迎面而来。两岸都是同文同种的中国人,在相互配合上应是最为方便。他呼吁海峡两岸秉诸民族感情,善用良好智慧,寻求务实的互利互补关系,早日融为一体。
从2004年起,王永庆有计划捐赠大陆教育事业,金额高达人民币30亿元,资助贫困地区兴建小学并设奖学金,统称为“明德”,拟建一万所。
至今,王永庆是在大陆投资最多的台商之一,建立了3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著名的漳州华阳发电厂,这也是台湾企业唯一进入的大陆能源电力工业的重大投资专案,总投资达30亿美元。华阳电厂以外的投资额也超过5亿美元,包括与大连实德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南亚实德塑胶公司。而规划中的台塑宁波石化工业专区计划投资总额更高达130亿美元。诸如之类,难以统计。
对王永庆,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张汉文这样说:在大陆台商心目中,王永庆受到崇拜与敬重,他在两岸间的事业,成为台商的表率。王永庆经营事业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他在大陆主要经营制造业,不炒作房地产、股票,以推动制造业为主,奠定工业基础,他的辉煌事业都是兢兢业业创造出来的。
对王永庆,台湾执政者马英九这样表示,王永庆在公司管理方面注重效率与纪律,使台塑集团至今仍为台湾最赚钱的企业;白手起家,并于致富之后维持头脑的清醒、观念的前瞻与生活的俭朴,又足以代表台湾的核心价值。而王永庆不仅致力于企业成长,也关注环境永续与社会公义,尤其对于两岸关系朝向和平繁荣的真知灼见,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大声疾呼,也令他由衷佩服。
就凭这些,我想说,王永庆被奉为“经营之神”,说明他功在台湾;我更想说,王永庆心在两岸,情在民族,功在两岸,功在民族,祖国大陆的民众也永远会怀念他。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