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的历史上有一种迷信,它只针对女性,曾经让无数女性被退婚、被歧视、被抛弃,甚至被迫堕胎。这种迷信持续了数百年,直到今天仍然隐约存在。
这种迷信叫丙午年。根据日本旧俗,丙午年出生的女性,会克夫、会带来灾祸。
最近一次的丙午年是1966年。那一年,日本的新生人口只有136万,比前一年骤减25%。因为许多家庭都刻意避开在那一年生孩子,万一生下个女儿可如何是好?甚至有人明明怀孕了,也因为迷信选择了堕胎。
这迷信究竟从何而来?关于丙午年的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江户时代的1662年,由俳人山冈元邻编纂的俳谐集《身乐千句》中有这样一句——“厉害的女人,即使不是丙午年出生,只要在丑时行诅咒之事,也能把男人咒死。”等于是把丙午年出生的女人最可怕这一观念植入了社会。
江户中期的1683年发生过一起著名的事件。一位叫阿七的姑娘,恋上了一位在寺院里借住的青年,因为迫切地想要见他一面,于是放火烧毁自家房屋……最终,她以“放火罪”被处以火刑,时年十六岁。
此后,由阿七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歌舞伎和净瑠璃剧目广受欢迎,一种真伪不明的传闻也开始流传。戏文里说阿七出生于宽文丙午年,也就是1666年。
在江户时代的草纸小说、绘马等史料记录中也可以看到,在丙午年,人们常常因为迷信而溺死女婴、堕胎、遗弃婴儿,这些悲剧随着干支的循环每60年出现一次。在明治时期,许多丙午年出生的女性被迫当家里免费的劳动力,一辈子不结婚。在大正时代,《朝日新闻》刊登过这样一则报道,在江之岛被发现的一名女性遗体旁,留有一封遗书,上面写道:“我认为丙午只是迷信,但我自身的不幸却是真实的。”乃至到了昭和1966年,发生了大量人为的流产与产科医生默许的堕胎。
丙午迷信其实就是一种强迫观念,女性应该温顺听话,不能挑战丈夫的威信。当一个女人被贴上“克夫”的标签,不需要任何证据,她的价值就这样被否定了。而这种操作,我们今天依然熟悉,“三十岁还不结婚就是有问题”“女生太强势没人敢要”“学历太高找不到对象”……
2026年,又是一个丙午年。社会表面上是更文明了,但偏见真的消失了吗?在求职与相亲的场合上,依然有女生因为年龄被淘汰。出生率下滑的今天,依然有声音主张女人就应该早点生孩子……
丙午迷信或许早就过去了,但被包装成迷信的偏见却不会真正消失,只会换一张面孔出现。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10/7 |
|
![]() |
2025/10/4 |
|
![]() |
2025/10/4 |
|
![]() |
2025/9/6 |
|
![]() |
2025/9/6 |
|
![]() |
2025/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