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华新论:构建“勇敢”的中日关系

我们不但要构建一个和谐、发展、友好的中日关系,我们还要构建一个“勇敢”的中日关系,这是此次日中友好七团体访问中国带来的启示。在中日关系困难的时刻来到中国,已经退出政坛的桥本龙太郎们要面对的不但是国内某些政治势力的责难,而且还要回答中日民间关系中坦诚尖锐的提问:人民敢不敢成为中日关系的主角?

由民间关系发展来推动官方关系改善,在中日两国的外交史上都不乏先例。因此,此次日中友好七团体来访,不但是中日民间友好的惯性使然,而且可以视为日本民间对目前政府外交政策的不满和修正。必须承认的是,在日本国内尘嚣日上的右翼声音中,主张中日友好的人士往往会面对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压力,因此他们的勇敢是值得期许的。然而在这样一个民族中,最勇敢者却不是最有权力者,这无疑令人感到失望。毕竟从政治资源的掌握和分配上说,民间力量往往有心无力。

勇敢不但是对自身处境的责任,也是对历史的担当。中日政治关系的长期低迷,不但影响两国之间的正常往来,而且无益于在全面竞争的国际格局中构建一个良性的东亚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如果日本政要仍然困在靖国神社的历史囚笼中,那么人民必然以自救的态度来推动两国关系的缓和。作为民选的政治家,不可能看不到这种勇气。

随着中日民间关系的发展,我们可能要面对一种重新定位中日民间外交的局面。长期以来,民间外交都被作为政府外交的补充,难得以一个独立的角色登上国家间的舞台。但是在中日政治关系陷入困难和僵局的时期,我们不应忽视中日民间外交中蕴藏的巨大爆发力。一旦这种爆发力取代政治力量成为两国关系的原动力,这既是两国人民的幸运,也是日本首相的悲哀。

时至今日,要打破中日关系的僵局,理性的判断已经被重复得足够多了,而勇气则一直没有体现在少数日本政治家的脸上。尽管我们无法对未来的日本领导人做怎样的预设,但至少对于历史来说,他应该是一个勇敢的人,这是中日政治关系解冻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