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漫话:今年,日本还是无法让我们热泪盈眶

今年我们有着浓重的“60周年情结”,中国官方已着手准备大规模地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在这特殊的历史之年,人们总期望日本也能像德国那样更清晰地向二战中的被侵略国道歉,甚至有人希望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也能来到中国民众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的现场述说他的“深刻的历史认识”,笔者以为,这一切恐怕是不现实的。在今年世界范围内“60周年纪念”活动中,日本已经表现得与其他国家格格不入,小泉纯一郎3月10日说,他不打算接受邀请,参加今年5月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盟军对德作战胜利60周年纪念仪式。

但是日本倒有自己特有的 “60周年纪念”活动,率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纪念东京大轰炸60周年。3月10日,东京举办佛教法事活动、展览和研讨会,纪念二战中的死难者。右翼的东京知事石原慎太郎在10日纪念仪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东京大轰炸是历史上巨大的不可忘却的无道行为。

无疑石原的话又引起了争议,但无须讳言,在对东京大轰炸的认识上,很多日本人有着与石原慎太郎类似的想法,从普通日本民众的角度来看,一场让十万人丧生的大轰炸着实是罪过。在大轰炸中无辜失去生命的日本人正是战争的牺牲品,追思他们,也就是对和平的祈愿。当然事情有个前因后果,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941年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为此日本不惜偷袭珍珠港,进行一场致命的赌博。东京大轰炸便是偷袭珍珠港的直接后果,是日本军国主义走向穷途末日的表现。

石原慎太郎之流当然不会去提偷袭珍珠港。从纪念东京大轰炸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于纪念本国的灾难是很舍得花工夫的,日本民众哀悼二战中死难的同胞也是绝对真诚的。最为典型的是每年8月都有许许多多的民众自发地到长崎与广岛参加纪念日本遭原子弹袭击活动。自1996年以来,广岛和长崎的地方政府已经资助了涵盖11个国家、25个城市的日本遭原子弹袭击海外展,也以此宣传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国际新形象。 日本很在意本民族的灾难,却对自己给其他国家造成的伤害很漠然。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日本民族的性格,日本是一个只会为自己热泪盈眶、为自己感动的民族,它不会为别人热泪盈眶,也不会让别人热泪盈眶,他们只纪念自己的灾难,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就是这样一个民族,我们不得不与它打交道,认识到这一点,是颇为重要的。对多数日本人来说,干脆利落地承认自己的先辈侵略他国是很困难的事,他们以为我们是要求现在的日本人民为他们祖先的过错承担责任。这是认识上难以逾越的沟壑。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固然要声讨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但不必把重点放在“深仇大恨”上,也不可对日本的反省寄予过多的期望。我们年复一年地要求日本对过去反省道歉,但总等不来日本下跪、我们热泪盈眶地接受忏悔的一刻。对中国来说,这样的忏悔也许是很需要的。曾经有日本老兵到中国去表示了自己对战争的痛悔,被中国媒体视为英雄,几乎是感激涕零地大为宣传,似乎别人的道歉就是我们的精神补剂。中华民族被侵略的伤痛是沉重的,但如果过于期待别人理解、承受和分担这种痛苦,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脆弱。与其期待别人觉醒,不如自己早日强大。

我们不妨借鉴日本借向国际社会诉说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袭击的机会进而宣传日本新形象的经验,追忆历史的同时,更多地宣传中华民族怎样走出屈辱与挫折,迎来和平崛起的历史新时刻,这也是一个民族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