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编国语辞典》记载,“一夫多妻,为数千年来之旧俗”。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1949年中国真正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前,一个丈夫其实只有一个“妻”,其余的是“妾”,不是“妻”。妾又称姨太、陪房、偏房、侧室,等等。民间俗称“小老婆”。日本也有“妾”。但日本的“妾”和中国的“妾”,涵义有极大差异。中国人纳妾基本属于“制度”,而日本人纳妾则基本属于“风俗”范畴。例如,直到现代,日本的“やくざ”(黑社会)的男人没有老婆,但未必没有女人,那女人就叫“妾”。
日本古代早期,男人有“前妻”和“后妻”。所谓“前妻”,不是已经去世或已经离婚的妻子,而是先娶的妻子。因此,“后妻”也就是后娶的妻子。两者没有地位高下之分。妻子有身份差别的制度性规定,始于元正天皇在位的养老二年,即718年颁布的《养老律令》。根据这一律令,妻子称“本妻”或“次妻”,遗产继承的顺序,依次是嫡子、正妻、庶子、次妻。进入以1467年“应仁之乱”为开端的战国时代后,本妻、次妻的称呼不复存在。公卿等贵族的正妻称“北之方”或“北之台”,侧室则称“妾”。不仅称呼发生变化,而且妾的地位也显著下降。那时候的“妾”,很多都是通过契约入门的,甚至有的无异于出卖色相的“商品”。因为在战国乱世,有些女人迫于生计,只能寻求强者庇护。这种“妾”称“御摩、御撫、二瀬、二仕”,等等。她们表面上是女仆,实际就是“妾”。到江户时代,一些大名为了血脉繁衍、人丁兴旺,纷纷蓄妾,平民百姓特别是有钱的商人,也纷纷纳妾。但是,他们不敢公开显示和武士地位平等。为了避人耳目,他们的“妾”一般叫“囲い者”、意思是不和丈夫同住、没有合法身份的“妻子”。这种情况在今天的日本也依然没有绝技。例如,日本电视不止一次公开报道,某著名艺人去世,除了“内妻”,“外妻”也参加追悼会。过去,这种不和丈夫住在一起的“外妻”叫“日蔭者”,意为“不能公开露面的女人”。
过去,日本的寺庙里有“针妙”。按照《柳婷记》的解释“妙即少女的意思。因为在庙里是做针线活的,所以称妙女”。按会意文字的字面解,所谓“妙”就是“少女”。“妙”就是生活在庙里的“妾”。还有“陰妻”。按《广辞苑》释义即“藏起来的妻子、妾”。而“手懸女”的释义,《广辞苑》的释义仅一个字:妾。
日本还有几种妾。一种叫“通う妾”。“通う”是“来往”的意思,就是女方来往于丈夫的家;一种叫“待爱妾”,就是在规定的日子,在自己家或其他场所等待丈夫;一种叫“呼出妾”,就是在指定场所让女方过来;一种叫“移动妾”,就是女的前往单身男人的宿舍,和男人同居几天;还有一种叫“梅雨妾”,就是梅雨季节因夫妇都无法干活,男人会让自己的妻子暂时到有钱人家里为“妾”。宫武外骨撰写、1931年大阪出版社出版的《自家性的牺牲史》,就有这种“梅雨妾”的详细描述。还有以年或月为单位的“年极妾”、“月极妾”。在日本鸟取县,还有“二部妾”,即同时是两个男人的妾。这种女人有时也被戏称为“共同便所”即“公共厕所”。 (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4/18 |
|
![]() |
2025/4/11 |
|
![]() |
2025/3/24 |
|
![]() |
2025/2/19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