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日的中国快时尚品牌怎么又陷抄袭争议?

在日本大阪最知名的购物区心斋桥,有一个两层楼高的店铺,十分的显眼。在店铺开业当日,当地年轻消费者热情高涨,在开门前3小时大排长龙。有幸挤进店里的年轻人,都争先恐后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自己来过的痕迹。这家店铺正是近两年来以惊人速度扩张、炙手可热的中国快时尚品牌——Shein(希音)。

 

以黑马姿态跑出的Shein,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企业,从南京发家,专门锁定海外市场,凭借着高性价比、流量营销体系和“小单快反”供应链管理模式等优势,甚至在美国已爬上快时尚龙头位置。市调公司彭博社数据去年5月的报告指出:Shein占美国快时尚消费市场的份额已由18%增长至40%,超越了瑞典的H&M与西班牙的Zara等老牌企业。

很快,Shein便不再满足于目前的版图,于2021年正式进军日本,与本土的快时尚巨头优衣库正面对上。Shein开在心斋桥商业街的这家店铺的原址,曾是优衣库的代表性门店之一,然而随着疫情而来的长时间封锁,以及当地游客数量的锐减,优衣库悄无声息地关闭了店面。反倒是自2020年以来,在线用户数量暴增,估值已超3000亿人民币的Shein逆水行舟,从线上走到了线下。这家快闪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提醒着人们,迅速崛起的Shein,在快时尚界稳扎稳打,已成为了业界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其实潜藏了危机。去年11月25日,SHEIN因销售的印章,与全家原创冰淇淋上的插画角色“胖胖牛”(Taberu Ranch Milk) 极为相似,遭到画手百口的控诉,而引发巨大争议。 

 

(左为 SHEIN 出售的印章,右为全家出售的冰激凌)

尽管官方账号「SHEINJAPAN」迅速回应,表示非常重视此次涉嫌抄袭全家原创设计的事件,目前正在调查中。而这已不是Shein第一次遇到类似情况了,近几年来Shein屡屡陷入抄袭争议,被包括 Levi Strauss、Ralph Lauren在内的多家海外时尚品牌指控侵权,面临数十起诉讼,甚至被人调侃为:Shein是一边赚钱,一边打官司。

除此之外,Shein还多次在没有获得创作者授权的情况下,将其独立的艺术作品制成产品出售,引多名艺术家现身指证。#Shein stole my design(Shein偷了我的设计)标签在 TikTok 上的浏览量一度冲到了640 万。一位声称自己的原创骷髅画作被窃取的插画家在推特上写道:“Shein 窃取了我的艺术成果并将它印在了手机壳上,不知道我是应该受宠若惊还是生气。”另一位英国艺术家也提出,一位粉丝告诉她,她花了几个小时构思的青蛙设计被用在了Shein出售的贴纸上,她感到“有点恶心”,同时还写道:“我真的不想和他们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Shein并不是唯一一家被指控抄袭的快时尚品牌,近年来同样陷入抄袭争议的,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ZARA、FOREVER 21、URBAN REVIVO(UR)等等,其中ZARA就因抄袭每年要向那些顶级品牌支付几千万欧元的罚款。而对于层出不穷的抄袭事件,业绩骄人的ZARA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我们不引领潮流,只想做时尚的搬运工。”这一态度,几乎可以引申为整个快时尚行业对“抄袭”的态度。

当衣物从耐用品变成快消品,时尚品牌都面临着需要快速产出大量新时尚商品的压力。而为了压缩设计成本,不少快时尚品牌选择了从别处提取艺术创意,以便保持品牌款式变换的速度。知识产权律师兼专业艺术律师事务所 Briffa 的合伙人威廉·迈尔斯,曾经接触过不少相关案例,他认为在快时尚领域,设计被窃取的问题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抄袭和侵权现象屡见不鲜。

 

虽然意识到被抄袭后,许多品牌和独立创作者都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但遗憾的是,这是一条漫长艰辛之路——法律维权过程往往耗时长且存在风险,并非所有人能负担其中的成本,且通常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抄袭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快时尚品牌选择走抄袭捷径,“一边赚钱,一边打官司”甚至已成为行业通病。

但抄袭真的是快时尚品牌的唯一法宝和必然命运吗?答案是否定的。同为快时尚,优衣库走的却是和ZARA、Shein完全相反的一条路线——它将近70%的产品都是基础款,每年推出的新款也只有ZARA的1/20,但在产品研发上充分考虑亚洲人的体型特点,坚持舒适百搭、高性价比的理念,十分贴合大众需求。除此之外,还在面料的使用和研发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偷创意”也并不是快时尚的必然命运,百搭、好用也是另一种打开市场的思路。

虽然Shein曾直言把优衣库视为竞争对手,但目前看来,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不克服抄袭这一快时尚通病,恐怕难以有效维护公众形象、真正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