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娼”和“妓”原初是两种人:以卖身为主的叫“娼”,以卖艺为主的叫“妓”。在日本,原先两者也是有区别的。日本最初扮演这种角色的一般统称“游女”。她们最初不是卖身的“娼”,而是卖艺的“妓”。但是,歌舞乐曲能激发情绪,很容易使男女之间互生爱慕之情。由情入性,也就成了必然趋势。虽然女方最初有获取财物的目的,但她们对男人并非完全没有情感投入。对于身份卑微的女性,还有为“取种”而与公卿发生性关系,以自抬身价乃至改变身份之目的。这和纯粹为了金钱的卖淫,并不完全等同。但不久“情”与“性”就开始分离,“游女”作为一种职业和社会阶层,开始形成。
按照《日本国史大辞典》的释义,“游”在古代日语中最初意为“狩猎”,后来引申为“表演歌舞乐曲”,进而引申为“边品味美酒佳酿,珍馐佳肴,边欣赏歌舞乐曲。”也就是说,酒席间有女性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称为“游”。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的快乐包含“性”,本是题中之义。因此,“游”很快成为主要指男女之间的“乐事”。
“游女”最初是什么样的女性?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游女产生于“本土”。持这种观点者,以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为代表。柳田国男在《巫女考》中提出,“游女原初是巫女(神社里的女官)。她们最初侍奉神、接受神的宠幸,是演神乐、司祭事的女子。由于当时神社多设于交通要道,因此“巫女”常和众多过客、士兵、游民交往,并在侍奉神的同时,兼而侍奉人。她们与男性祭拜者媾合,充当他们的“一夜妻”并获取经济方面的利益。后来,她们中的一部分人经常游走于驿站码头,“开始作为巫娼寻觅新的生活道路”。第二种观点认为,游女的始祖来自于“海外”。持这种观点者以泷川政次郎为代表。他在《游女的历史》中提出,“最初的日本游女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朝鲜漂泊民白丁族”。中国魏晋南北朝之际,社会动荡,不少人移居朝鲜半岛,其中不乏中国的娼妓。她们身无长物,没有技能,在朝鲜不得不持操旧业。公元3世纪日本英神天皇在位时期,她们进入了日本。因为居无定所,她们只得四处漂泊,靠狩猎和卖身度日。
不管“游女”起源于巫女,还是起源于朝鲜漂泊民白丁族,有一点日本研究者的意见较为一致,即日本史上最初有名有姓的“游女”叫儿岛。据史籍记载,圣武天皇在位的天平三年(730年)2月,大宰师大伴旅人从九州北部的筑紫返回平城京即奈良,途中他诗赠一个叫儿岛的游女《万叶集》卷八)。这个儿岛是最初明确见于记载的有名有姓的“游女”。据明田铁男记述:“先学诸师的研究论著中均出现的历史上最初的游女,是奈良朝圣武天皇的天平二年(739年)二月大宰师大伴旅人从筑紫回到京城,在水城之乡与大伴旅人依依惜别,并以歌相赠的游行妇女儿岛……此外,当时作为游行妇女留有名字的,还有天平胜宝三年(751年)正月侍奉于大伴家持举行的宴会的蒲生娘子和丰前的大宅娘子、对马的玉槻娘子等。她们均是女歌人,在《万叶集》中也收录有她们的歌。但是,《类聚名义抄》《和名类聚抄》等书,均将游行妇女解释为‘卖色女’、‘夜发’等,因此可以认为她们实际上就是游女。所谓‘夜发’,就是以后底层的娼妓。”(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4/18 |
|
![]() |
2025/4/11 |
|
![]() |
2025/3/24 |
|
![]() |
2025/2/19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