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学术自由与维护战后日本民主体制的关联性

在菅义伟内阁启动运作不足月余的时点上,由于菅首相拒绝任命日本学术会议6名会员问题,导致日本政府与日本学界呈现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日本舆论围绕确保学术自由、维系民主主义等问题展开争论,甚至出现日本民众到官邸进行抗议示威的混乱局面。从这一争端的前因后果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战后日本民主主义体制出现的某种异化和流变。

从日本政治文化的角度而言,依循传统和维持定例乃是一项颠簸不破的“铁则”。在崇尚集团主义的日本社会环境当中,秉承先例处理一系列问题,往往会顺风顺水地保持政治运营的有序进行。然而,菅首相拒绝任命学术会员的举措却打破了这一惯例,从而在日本各界引起轩然大波。菅首相在施政方针中曾宣称要打破既往在行政系统中存在的“分割主义”、“条款主义”和“成例主义”,未曾料想其开盘出招却指向日本学术会议。

针对菅首相这次十分决绝的铁腕应对之举,日本学界发出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甚至连菅首相毕业的母校法政大学校长田中优子也写信不留情面地进行批评。菅首相声称此次拒绝任命无关乎学问自由,而是基于自身的综合性和俯瞰性的视角做出的判断。这其中的内涵颇为耐人寻味,从既往历任首相任命学术会员的程序来看,有关日本学术会议推举的会员人选,首相仅仅是例行公事地加以认可便可万事大吉。菅首相在这一问题上非与这6名会员过不去,可见已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举动“隐忍”许久了,而一旦这些曾与日本政府唱过反调或意见相左的学者遇到菅首相手下,从而激发了其运用手中权力加以打压和遏制的决心。

拒绝任命事件引发日本国民普遍反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日本政府动用权力对日本学术会议所拥有的自主权进行弹压和干预,这一先例的打破注定会为其后首开恶例,带来无法预估的负面影响,战后日本十分成熟的护卫学术自由传统以维持民主体制良性运转的体制可能会遭受侵害。由此引发日本学界和日本国民的普遍担忧,进而不惜走到首相官邸门前进行抗议。

实际上,拒绝任命事件充分反映了自安倍内阁第二次执政以来,日本政府与日本学界富有良知的进步学者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从解禁集体自卫权,到制定《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乃至安倍内阁时期邀请日本宪法学者到国会作证而与政府观点大唱反调的学者举动,菅义伟作为内阁官房长官一直参与其间,对于学者护卫和平宪法和维护民主主义原则的凛然姿态,肯定会令以菅义伟为首的政治家们大为光火,而这次两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即是长期以来政府与学界之间紧张关系的直接表露和爆发。

从未被任命的6名学术会员的学术观点和政治立场来看,大多坚定守护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对既往的战争观拥有理性认知,防止日本重蹈历史覆辙,应该向日本未来一代青少年传递和平而客观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显然,这些立场与观点明显与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动向格格不入。富有良知和理性的学者声音,乃是守护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健康发展的灵魂和灯塔,惟有悉心珍视和倾听这些学者的呼声,战后日本民主主义才不至于发生变质和异化。 (本文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教授、《日本新华侨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