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明确的留学生活充满活力
——访庆应义塾大学商学研究科中国留学生赵璟

人物介绍:赵璟,上海人,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上海一家咨询公司工作了近三年,2010年7月留学日本,2010年9月通过一桥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和庆应义塾大学商学研究科入学考试。

 

《日本新华侨报》您好,赵璟同学,之前听说您在没出国的时候就是在一家世界很有名的咨询公司工作,可以说工作很好,为什么放弃这份工作出国留学呢?

赵璟:我们的客户大都是到中国投资的外企,向我们咨询关于中国法律政策与投资环境方面的情况。在这种外资的咨询公司里做财税政策与投资战略咨询工作,是可以从前辈身上看到自己今后的样子的,很多人最终都是开设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但我觉得我们这样的咨询有一定的瓶颈——接触不到实务,永远都不知道实际操作是什么样的,只是单纯依靠客户提供的一些数据和信息,为客户制作一份报告而已。如果想在今后开一个成功的咨询公司,我自己就必须去接触实务,了解我们的客户究竟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所以我想借到日本留学的契机接触日本的实业界。另外,为了将来创业,很有必要到国外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今后把握机会的能力更强,而且也可以扩展一下自己的海外人际关系。所以,我又重新拾起自己的留学梦想,计划先来日本留学并且在日本就职,了解了日本的社会、企业、法制之后,在日本开设自己的咨询公司。

《日本新华侨报》您刚才说您又重新拾起了留学的想法,也就是说,很早以前您就有留学日本的想法?

赵璟:是的,我从上高中的时候就有留学日本的想法,那时候就觉得以后亚洲经济会是世界的主导,我已经学了很长时间的英语,想再学一门亚洲的语言,所以选择了日语。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立刻就出国去留学没有方向感,还是先工作一段时间、增加一些社会阅历,再去留学更有利,所以我毕业的时候选择了工作。

《日本新华侨报》您考虑得非常仔细,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留学的呢?

赵璟:我是从2009年12月份开始办理留学手续的,但是,因为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的很多同学都在日本,通过他们我很早就开始收集留学信息和大学院的资料了,所以,真的要说开始准备,那时间就更早了。

《日本新华侨报》那个时候已经决定来日本的目标了么?比如要上哪一个大学的大学院?

赵璟:已经决定了,目标就是庆应。

《日本新华侨报》为何把目标定在庆应呢?

赵璟:我想要学的是会计专业。根据历年的记录,庆应义塾大学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参加日本注册会计师考试时,合格率是最高的,这就证明庆应商科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而且,庆应商科在财税咨询实业界拥有很多人脉,这势必会对我的创业有所帮助。另外,商科的课程涉及经济、经营、市场营销、会计税务等各个方面,对于未来要从事咨询业的我来说,这些课程都是必需的。所以我就把目标定在了庆应。

《日本新华侨报》您既然会日语,又有很多同学在日本,为什么还要找中介联系语言学校办留学手续呢?

赵璟:因为我的工作非常忙,一直脱不开身,而且当时已经是12月份,办理来年4月几乎不太可能。最理想的就是办7月生。但并不是每一个学校都有7月生申请的,所以我还是让上海的中介公司帮忙找语言学校办理了留学手续。

《日本新华侨报》是不是可以说,反正语言学校对您来说只是个跳板,去哪所语言学校都无所谓?

赵璟:并不是这样的,其实我还是觉得语言学校很重要。也有人问过我,为什么不申请研究生或者直接申请大学院?我觉得正因为我是日语专业毕业,所以很清楚自己的日语有哪方面的欠缺,而且到了日本,最重要的首先不是考虑如何进学,而是如何生存下去,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日语能力才是当务之急。有语言学校这几个月的缓冲,可以给我一段适应时间,所以我觉得语言学校还是很重要的。

《日本新华侨报》您来日本的时候日语和英语的水平如何?

赵璟:日语专业毕业,学校里面过了1级,但工作以后不太用日语,主要是用英语写咨询报告,英语有托业800多分的水平。

《日本新华侨报》那是相当不错了,您7月份来日本,9月就考上了庆应的商学研究科,也就是说,您到日本就要开始准备大学院的入试了,是么?

赵璟:其实庆应的出愿是6月下旬到7月上旬之间,这个时间我还没有到日本,所以必须提前准备大学入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定下在商学研究科里选择什么专业。庆应的考题是网上公布的,我大概看了一下过去几年的问题,专业有好几个。因为我大学里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很多商学研究科里的专业都学过,所以其实考哪一个专业都可以。但考虑到我在中国做的咨询工作和会计有关联,而且未来仍想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会计专业更适合我,所以最终选择了会计。

7月24日到日本——离庆应的院试只有1个多月的时间了,定好专业后的那段时间,我主要是写研究计划书和研究教授的论文,还有就是买了很多专业参考书来准备院试。

《日本新华侨报》这个时间有点仓促,您觉得您来日本有什么需要适应的么?

赵璟:我个人没有觉得有什么需要适应的,其实,我来了日本就好像在上海市内搬了个家一样,感觉日本和上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当然有些地方还是有些差别。但至少没有像以前的留学生们那样有出国的感觉。

《日本新华侨报》这只能说我们和日本在城市建设上面越来越接近了。能谈一谈您考试的过程么?

赵璟:我当时报考了东大、一桥和庆应,三个大学的专业都不一样。东大考的是经济学里面的金融工程,一桥大学考的是社会人入试的公共政策,庆应考的就是商学会计了。

东大的金融工程原来并不是我计划内的,因为我的同学有报名的,我跟着他们也一起报名了。但是报名的时候需要托福成绩,我准备仓促,托福成绩不高,而且最终也没有赶上提交,所以东大也理所当然地没考上,只是去考了个笔试。

《日本新华侨报》考东大的笔试感觉如何?

赵璟:挺难的,东大的金融工程笔试题有4个分野可以选择,我考的是会计分野的题,因为我同时也在准备庆应的院试。我感觉东大更强调作为背景的概念知识,实际的会计处理操作考的内容较少,对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而庆应的考题比较灵活,涉及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知识,可以说有一点理论有一点基础,两者相比,还是东大的考试更难一些。

《日本新华侨报》这个可以理解,毕竟这是日本最好的大学。刚刚您说您还考了一桥大学的社会人入试的公共政策,我有点意外,外国人也可以报考一桥的社会人课程么?

赵璟:可以的。只要你满足社会人入试的条件——工作两年以上——即可,我正好满足这个条件。社会人入试没有笔试,只有面试,而且合格率也比较高。此外,也是因为我来不及准备留学生考试需要的三封推荐信和托业成绩,所以我选择了社会人入试。

《日本新华侨报》这样说来,社会人入试要比留学生入试简单很多?

赵璟:也不完全是,如果选择社会人入试的话,要提交6,000字以上的研究计划书。而如果选择留学生入试的话,只要写2,000字就可以了。而且留学生入试也是没有笔试的,所以只能说二者形式不同而已。

《日本新华侨报》您参加一桥的面试时,老师问了什么问题?

赵璟:一桥大学的特色就是面试30分钟,内容包括总结过去学过的知识、将来想做什么、就职经历、工作内容以及和研究计划书的关联性、未来的进路等。此外就是一些零散的问题了,比如你们大学的经济课用什么教材,它们和日本的经济学教材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问题。一般来说,因为研究计划书的专业性不是太强,对研究计划书问的不是太多,主要还是围绕工作方面的内容来问的。

《日本新华侨报》您刚刚说社会人入试合格率比较高,最终合格了多少人呢?

赵璟:一桥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有三个专攻,我选择的是公共经济专攻,我们专业有五个人去考,包括我在内最终合格了三个。据我观察,应该是只有我一个外国人参加了这个社会人入试。

《日本新华侨报》一般来说,留学生不去考社会人入试有签证上的原因,因为学校会考虑社会人的情况,把课程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这样选择的课就比较少。但留学生如果一年的选修单位在10个以下,很可能拿不到签证。当时您去考的时候没有这样的问题么?

赵璟:我不太清楚其他大学的社会人入试情况,但一桥大学这个社会人入试是脱产上课的,也就是说,他们考上这个专业,就必须平日也去学校上课,和一般入试留学生入试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我想应该不会有签证上的问题。

《日本新华侨报》公共政策主要学什么内容?

赵璟:我们的公共经济里面包括宏观、微观,还有日本的产业政策、医疗保险政策、社会福利,等等,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课。

《日本新华侨报》一桥大学的情况我了解了,再请您说说庆应的考试吧。

赵璟:因为庆应是我的第一志愿,所以我花费了很大功夫。庆应的商学研究科也很有人气,包括日本学生在内大概有100人以上参加了大学院考试。第一场是英语考试,内容是两篇阅读各四小问,以英翻日和论述为主。第二场考试是微观经济学,两个大问题,是关于市场均衡、市场介入以及完全竞争市场和独占市场中的企业活动等知识的,今年的题目不是很难,有论述有计算,还要画图。最后才是真正专业知识的考试,我们会计专业今年是四道简答题,四选二解答,论述。

我记得庆应的笔试考了三个小时,考完后一周内发榜,并且就在发榜当天面试。所以我记得所有人都是穿着西装来看榜,如果合格了直接去面试,那些没有合格的人就比较郁闷了,他们要穿着西装回家。

《日本新华侨报》也就是说,准备面试的过程是在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进面试的情况下完成的?

赵璟:说得一点没错。我就是怀揣忐忑准备面试的。

《日本新华侨报》庆应的面试主要问了些什么问题呢?

赵璟:大部分问题和一桥差不多,不过庆应的面试偏重于研究计划书的内容,比如,老师指出我的研究计划书中的一个专业词汇让我解释——这样的提问在一桥的面试中是没有的。

《日本新华侨报》最终庆应合格了多少人呢?

赵璟:一次笔试合格了24个,加上推荐进入面试的7个,最终面试合格发表我记得是23个,其中留学生是8个。

《日本新华侨报》我记得以前我在庆应的时候总是看到大学院发表有附条件合格这一说,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

赵璟:是这样的,庆应的大学院一般都要求留学生有日语一级成绩,但如果当时已经报名日语等级考试,但成绩还没有公布,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可以参加庆应的大学院入试的。这种情况的合格发榜就是附条件合格,这个条件就是日语一级的合格成绩。今年就有一个这样的留学生是附条件合格的。

《日本新华侨报》原来如此,合格通知拿到以后就是等待4月份的入学了吧?

赵璟:是的,我大学合格之后就去找了一份料理店的工作,赚点生活费,大概一个月能有5万日元左右的收入,2月份过年的时候回家放松一下,然后就要开始大学院的生活了。

《日本新华侨报》听起来非常顺利,您今后从大学院毕业后有什么打算么?

赵璟:我的目标是拿到日本公认会计士的资格,在日本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在日本开设自己的咨询公司。

《日本新华侨报》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目标!日本的公认会计士和律师、税理士是日本公认的三大难关资格,外国人拿到公认会计士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我也只是曾经听说有留学生拿到过,自己认识的中国人中还没有拿到过这个资格的。

赵璟:我也知道这是日本最难拿的资格之一,但是不能因为很难就回避,这是我作为一个咨询专家必须要拿的资格,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咨询顾问。就算我在学校里的两年里不一定能拿到,在工作之后也是要继续考的。

《日本新华侨报》那我祝您早日拿到日本的公认会计士资格,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记者手记:日本是资格社会,三大资格的公认会计士、税理士、律师,法律里面还有司法书士、行政书士,咨询业界还有中小企业咨询顾问、证券咨询顾问,等等,在众多资格中拿到任何一个,都可以算是“登龙门”,从此受人尊敬,戴上了成功人士的光环,成为日本社会的精英。笔者当年在大学里也曾经不自量力地挑战过,只是结果比较遗憾。但可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学生去挑战这样的难关资格,在日华人也会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跻身日本精英之列而让日本人刮目相看。